字词 | 朱鹤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朱鹤龄(1606—1683)明末清初吴江(今江苏苏州)同里人。字长孺,号愚庵。明诸生。入清隐居庞山,与李颚、顾炎武、黄宗羲并称四大布衣。顺治十一年(1654 年)与吴兆骞、顾有孝等十六人结惊隐诗社于吴江江枫庵。古文根底经史,诗宗杜甫、李商隐,专力词赋,长于笺疏,所作《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集笺注》盛行于世。晚年究治群经,汉宋兼采,精于《诗经》。著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易广义略》《诗经通义》《毛诗通义》《春秋集说》《愚庵杂著》《愚庵小集》《寒山集》等。 朱鹤龄 朱鹤龄1606—1683字长孺,号愚庵。吴江(今属江苏)人。明季诸生,明亡后不仕,以著述为事。曾注杜甫诗,为钱谦益所赞赏,“延馆于红豆庄者三载。纵观藏书,注更大备。宗伯为大会门下诸名士于吴郡张氏假我堂,而以先生为客。宗伯即席诗成,预会七人皆和,吴下传为盛事”(《松陵诗徵》)。因潜心读书与写作,行不知路途,坐不知寒暑,人或谓之“愚”,因以为号。与顾炎武交好,共同组织“惊隐诗社”。鹤龄为明遗民,虽未参加实际战斗,但亡国之痛也得深切,故其诗也多感事伤时、眷怀故国之作,特别是歌颂反清斗士、遗民斗争精神的作品,感情真挚,富于感染力,如《临江王节士歌》、《精卫词》等。其诗中还有一些描写天灾人祸的作品,如:《湖翻行》写太湖泛滥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而满清政府的追索仍不稍停;《刈稻行》写雨暘失调,稻谷歉收,百姓无以为生。这些诗写得抑扬哀怨、颇能传达灾区百姓的痛苦和愤懑。鹤龄虽深入研究过杜甫诗和李商隐诗,但其创作则受白居易的影响较大。其诗平易浅白,流畅通达,不尚雕饰,却有感人力量。鹤龄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齐名。称海内“四大布衣”。致力于经学,著有《毛诗通义》、《尚书埤传》、《禹贡笺注》、《左传日钞》、《春秋左传集说》等。又著有《杜工部诗辑注》、《李义山诗笺注》。其诗、文收入《愚庵小集》。《清史稿》卷四八○、《清史列传》卷六八有传。 ☚ 傅山 程先贞 ☛ 朱鹤龄 朱鹤龄1606—1683清代学者、辞赋家。《清史稿》有传。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县人。明末诸生,曾参与顾炎武等明朝遗民组织的惊隐诗社。明亡后绝意仕进,以著述为务。朱氏长于笺疏之学,撰有《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行于世。后受顾炎武鼓励,致力经学,著有《尚书埤传》、《诗经通义》诸书。其文学创作尽收文集中,集中有赋作1卷。赋风古雅,情韵略欠。又以《枯桔》最为知名。有《愚庵小集》。 ☚ 朱德润 朱彝尊 ☛ 朱鹤龄公元1606——1683字长孺,亦作长儒,自号愚庵。清初吴江(今浙江省吴江县)人。明诸生,入清不仕。好学善思,终身致力于诸经注疏。撰《诗经通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读左日钞》、《春秋集说》、《周易广义略》、《愚庵小集》等书,均传于世。《诗经通义》十二卷,博采诸家、参酌古今。汉取毛亨、郑玄;唐取孔颖达;宋取欧阳修、苏辙;清取陈启源等。释音则据明陈第、清顾炎武,审其然否,覈其异同,使积蔽诸疑,涣然冰释。 愚庵小集/愚庵小集/愚庵杂著 ☚ 陈确哲学选集 愚庵小集 ☛ 朱鹤龄1606~1683Zhu Helingpoet,litterateur and scholar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Yu’an.Works: Small Collection of Yu’an,etc. 朱鹤龄1606—1683清初经学家。字长孺,号愚庵。吴江(今属江苏)人。明诸生。明亡入清,专于笺疏之学,与顾炎武为友。承宋儒之学,并有所发挥。撰有《毛诗通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读左日钞》、《春秋集说》、《易广义略》、《愚庵小集》、《杜工部李义山诗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