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杂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杂曲 杂曲乐府歌曲名。《乐府诗集》云: “《杂曲》者,历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怀,或言征战行役之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虏,兼收备载,故总谓之《杂曲》。”现存歌辞甚多,自汉迄南北朝,历代皆有。其中不少来自民间,颇有艺术价值。 ☚ 昭君怨 伤歌行 ☛ 杂曲 杂曲民间说唱类别的一种。又称“时调小曲”。从民歌、民间小调及戏曲中借用一些曲牌,多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象宋代的“鼓子词”。有天津时调、北京时调、广西零零落、山东四平调、河北太平年、浙江莲花、安徽四句推子等。 ☚ 后稷的传说 杂歌 ☛ 杂曲 杂曲乐府歌曲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一云:“杂曲者,历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怀,或言征战行役之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虏,兼收备载,故总谓之杂曲。”按敦煌写本有《云谣集杂曲子》,敦煌杂曲子当指词调。参见“曲子词”条。 ☚ 声诗 鼓子词 ☛ 《杂曲》杂曲
行行春迳蘼芜绿,织素那复解琴心! 乍惬南阶悲绿草,谁堪东陌怨黄金! 红颜素月俱三五,夫婿何在今追虏。 关山陇月春雪冰,谁见人啼花照户! 南朝统治者在掠夺南方人民财富的基础上,日益荒淫腐化,偏安江左,苟且偷生。至梁陈时代,君臣上下无不沉溺于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之中,诗歌自然成为描叙宫廷贵族生活及其腐朽思想的工具,充满了空虚堕落的靡靡之音。尤其是梁武帝父子(萧衍、萧纲)带头写“宫体诗”,左右近臣和帮闲狎客即阿谀唱和,轻靡绮艳的诗风就日益炽盛了。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 “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陈书·江总传》)。他的诗大多内容空虚,作风浮艳,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的靡靡之音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如此,但也偶有清新之作。 江总的《杂曲》共有三首,本篇是第一首,写思妇在春天的怨情,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心声、健康的感情生活,有一定的现实性;在形式上突破了南朝多数民歌的五言四句体,对后来七言律诗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前四句写思妇看到阶草绿、陌柳青的春色,却见不到丈夫归来的愁怨之情。 “行行春迳蘼芜绿,织素那复解琴心!”行行,走着不停。《古诗十九首》: “行行复行行,与君生别离。”迳,通“径”,小路。 《汉书·高帝纪上》: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蘼芜,又叫江蓠,叶子可做香料。这句说,思妇走在春天的小路上,看到蘼芜已经长出了绿色的新叶。汉代古诗《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这里活用,隐含有蘼芜虽已绿,却不见丈夫归之意。素,白色的绢。汉代古诗《上山采蘼芜》:“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那,同“哪”,表疑问。琴心,寄托在琴声中的心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这句说, “蘼芜绿”虽已引起了我(思妇)的思夫之情,但我对丈夫的爱情是坚贞不渝的,如今丈夫征戍在外,就只知专心织布,哪里懂得别人琴心的挑逗呢? “乍惬南阶悲绿草,谁堪东陌怨黄金!”乍:刚;初。于谦《偶题》诗: “山雨乍晴时。”惬,快意。悲绿草, 《饮马长城窟行》古辞: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从延伸到远方的绿草,必然就会联想到置身远方的亲人,所以见绿草而悲伤。这句说,看到向阳的南阶上长出的绿草,刚刚感到快意,不禁马上联想到出征的丈夫,又变得悲哀起来。堪,胜任。《诗·周颂·小毖》: “未堪家多难。”东陌,东边的小路。黄金,指新生的柳叶,因柳叶新生时象黄金。怨黄金, 《三辅黄图·桥》: “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而自古就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见到杨柳就会想起与丈夫的分离,产生愁怨之情。这句说,思妇见到向阳台阶上的绿草已经悲伤不已,何况又见到东边小路上的杨柳新叶,那思夫不归的愁怨之情,谁能忍受得了呢?正是“自从别欢(情人)后,叹音不绝响。黄檗(落叶乔木)向春生,苦心(以树心隐喻自己的悲苦之心)随日长。”(《子夜春歌》) 后四句写丈夫征戍不归的原因和思妇在春天悲伤流泪,无人知晓的苦衷。 “红颜素月俱三五,夫婿何在今追虏。”红颜,指女子美艳的容颜。曹植《静思赋》: “夫何美女之烂妖,红颜晔而流光。”三五:指十五。郭璞《方言序》: “是以三五之篇著,而独鉴之功显。”又指阴历每月十五日。《古诗十九首》: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这句对为何“悲绿草”、 “怨黄金”作了具体的回答:因为少妇正是15岁最美妙的年华,明月又是阴历十五日夜最皎洁的时刻,而夫妇却得不到团圆,怎能不悲而且怨呢?月亮对人们“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莫非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夫婿,妻称丈夫。古乐府《陌上桑》: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李朝威《柳毅传》: “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虏,对敌方的蔑称。曹丕《至广陵于马上作》诗: “不战屈敌虏。”这句说,我(思妇)丈夫在外淹留不归,现在哪里呢?是在为保家卫国而追逐、打击敌人啊。前四字发问后三字作答,一问一答,说明了丈夫不归的原因。 “关山陇月春雪冰,谁见人啼花照户!”关山,泛指关隘山川。古乐府《木兰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陇,通“垄”。《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乘势起陇亩之中。”垄,田埂。《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这里,陇泛指边地。这两句说,丈夫在远方守边御敌,那边地上的关隘山川到春天还是冰封大地,雪飞满天,他日夜与明月冰雪为伴,我(思妇)却住在春风和煦、景物宜人的家中,悲伤流泪,又有谁能知道和同情呢?因为思妇对丈夫的爱情专一,坚贞不渝,不懂也不愿懂别人琴心的挑逗,今丈夫日日夜夜在冰雪中与敌人周旋,而自己却在鸟语花香的江南,一苦一甜,十分不忍和不安,特感伤心,放声大哭。正是杜甫在《春望》中所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对非亲身感受者来说,是难于理解的。 诗人在本诗中塑造了一个爱情专一,思想健康的劳动少妇的光辉形象。她见到绿草青杨的春色,就对丈夫产生了久戍不归的愁怨之情,然一想到丈夫昼夜在冰天雪地中抗击敌人,这种卫国的牺牲精神,何等可贵;自己在春花烂漫的江南家中安全地劳动,何等舒适。不应再有怨情,只应更加努力织布来支援国家抵御外侮,鼓励丈夫英勇杀敌,但少妇春情,望夫速归的心情,一时实难抑制和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妇女就只能用啼哭来抒发愁思,解决矛盾了。唐代韩愈也说: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写得具体形象,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在形式上,虽然对仗、平仄等还不严谨,但已基本具有七言律诗的雏形。可见本诗是一反“宫体诗”空虚堕落的靡靡之音,堪称江总诗歌中的一朵鲜花。 杂曲
江总有 《杂曲》三首,此为其中之一。作者工于艳诗,并每每传诵禁庭。本篇虽属艳诗一体,亦写春闺少妇一心怀念出征的丈夫,但语意委婉、真挚、深沉,没有流于轻靡。 “行行春迳蘼芜绿,织素那复解琴心。”开头两句,不仅点明了时令,还点明了女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二的严肃态度。由于丈夫远征,有夫犹如无夫,似乎像汉武帝时卓文君那样的年轻守寡,但却不受外界琴心的挑逗,常用织素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春降人间,独自沿着田间小径徘徊,以期排遣相思之苦,可是对蘼芜泛出的新绿,沁人的清香,一概无动于衷。她凝神积虑,把全部感情统统倾注到了远征的丈夫身上。 回到家中,偶然瞥见向阳台阶的小草冒出了青色,不禁一阵喜悦袭上心头,知道是春天来了,然而瞬间又转为痛苦。“乍惬南阶悲绿草”就是这种情绪骤烈变化的写照。梁元帝 《春日诗》所说的“不见怀春人,徒见春色新”,可以对此作个注脚。 女主人公乍喜转悲,是外界条件所引起的反响。《淮南子》 说: “春女悲,秋士哀,知物化矣。” 因此,触景生情,“谁堪东陌怨黄金”,自在情理之中。“黄金”乃表初春新柳金黄的颜色。杨柳依依,自古都是惜别的象征。当女主人公看到东边小道上的杨柳,随着初春呈现一片金黄,思夫的感情就会更加激烈,甚至令人不堪忍受。作者在乐府诗《折杨柳》 中也写过: “万里音书绝,千条杨柳结。……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意境应该都是相通的。 丈夫远征,独守空闺,离愁别绪,白天尚且不易排遣,夜阑人静,圆月当头,自会更加怅惘。天上是十五的皎月,女主人公是十五的妙龄,但丈夫却到边塞打仗,不得团圆。而且那里气候严寒,春风难度,正在受着煎熬,不能不使人牵肠挂肚,悬念不已。“红颜素月俱三五,夫婿何在今追虏。关山陇月春雪深,谁见人啼花照户。”这最后四句就形象地表述了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陈后主也认为: “陇头征戍客,寒多不识春。” (《陇头》) 由于气候的差异,南国已经遍地嫩绿,一片生机,而在北方的关山陇地,仍然积雪未融,寒气袭人。面对皓月,两地相思,该是何种苦味! 女主人公悲从中来,无法宽慰解免。“谁见人啼花照户”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因为本诗以初春为背景,草才泛绿,柳才吐金,并非百花盛开的季节,而用“花照户”一语,不过是表示啼哭的时间之长难以自持而已。 江总的这首《杂曲》,据清人陈允倩《采菽堂古诗选》的论断,是“与徐陵同赋,并是张丽华入宫时作。”张丽华是陈后主的贵妃,甚被宠遇,常常偕同与宾客游宴。《陈书·江总传》 说: “后主之世,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共陈暄、孔范、王瑷等十余人,当时谓之 ‘狎客’。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有言之者,辄以罪斥之。君臣昏乱,以至于灭。”时徐陵在陈身居要职,或者也曾参与游宴,共赋《杂曲》。徐陵现存 《杂曲》 一首,很明显是吹捧张丽华的,如 “倾城得意已无俦”,固是事实,而 “张星旧在天河上,从来张姓本连天。二八年时不忧度,旁边得宠谁相妒。……”竟把张丽华说成天上二十八宿之一的张星下凡,的确有点肉麻。可是江总这首 《杂曲》要比徐陵的格调高尚许多。不过,处于南北分裂、国家岌岌可危的局面下,江总居尚书令的要职,更应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进而实现统一大业,写的 《杂曲》也要站在保家卫国的立场上,对士气起鼓舞作用,避免单纯为儿女情长所左右。他写的 《闺怨篇》和本篇也具有同一主题,仍为闺中少妇怀念远征的丈夫,最后四句说: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思想同样狭隘,只能使英雄气短,看不到对危难的祖国有多少政治责任感,终究是严重的缺陷。 戏剧 戏剧戏(京~;滇~;武~) 剧(~情;~种;歌~;话~;喜~;正~;京~) ☚ 小说 诗 ☛ 杂曲za qumiscellaneous music pieces 杂曲potpourr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