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论
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思想意识的关系。 义,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规范。利,指物质利益。义与利的含义不同阶级有不同看法,同时又随著时代发展而有所演变。 就先秦而言,儒家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强调义对利的制约,并以此作为划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而墨家则强调利人利国,并把利与义统一起来:“义者,利也”。法家则重利轻义、认为生而好利是人之本性,并以此作为推行法治的基础。不同观点的对立以先秦为最明显,后来随著时代的发展则逐步合流,认识趋向全面,即既讲义也讲利,二者兼而有之。 今天我们对义利概念赋于新意,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五讲四美,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大公无私,顾大局,识大体是当代的义,搞四化,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就是今天的利,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