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木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木犀 木犀短篇小说集。陶晶荪等著。1926年6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初版。收陶晶荪《木犀》、郭沫若《叶罗提之墓》、成仿吾《一个流浪人的新年》等短篇小说7篇。 ☚ 家庭小说集 清华文艺 ☛ 木犀朱淑真
朱淑真这首咏木犀七言绝句称赞木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弹压西风擅众芳”是说木犀花开是秋季,不畏西风,而又超越众芳,擅居众芳之首。秋风萧瑟,百花凋零,能耐住霜寒的花委实不多,因而也就显得格外珍贵。“十分秋色为伊忙”则是对木犀花的进一步赞美,木犀花是秋色的代表和象征,好象整个秋天的美色都集中于木犀花一身,没有了木犀花,秋天也就没有了颜色。这两句是写其形与色,并不是从正面着笔,而是从侧面烘托,使人感觉到木犀花的不同异常之处,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木犀即桂花,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深绿色、椭圆形,秋季开花,有黄、白、红诸色,细小如粟粒但却香气浓郁,人们常折来瓶供,“玉壶贮水花难老”(李纲《丑奴儿·木犀》)。朱淑真也是将桂花折来窗前,“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最末一句点出爱木犀之意,原来是心香相通。赏桂花之作颇多,称赞桂香更属常见,朱淑真这首诗独到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桂花开放在秋风吹动之时,而且明白宣称自己心香与花香共通。是木犀花香沁入心田,还是心田香的感觉是由木犀花香而引发,自然难以辨清。二者互相感发,倒是有可能的。实际上既是心为木犀花而陶醉,同时,也是对木犀花的高度赞美。朱淑真又有一首《菩萨蛮》咏木樨的词,写道“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朱淑真这首咏木犀词上的上片强调的是木犀花的香,群芳无有敢当者,下片写木樨花乃天上种,飘落人间。木犀虽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但以香味浓烈见长。歌颂了木犀花擅众芳的独特之处。字里行间,也寄托了作者自己情愫。这种情愫与《木犀》诗中所流露的自我赞美之意无疑也是相通的。不同流俗,自有特性。这在封建社会中的女子身上尤为难能可贵。 咏物之作,贵在有寄托,状物写形,不仅描绘出物的形态,而且还要写出物的精神,这才是咏物之作的上乘。朱淑真的这首咏木犀诗作可以说是作者擅众芳精神的写照,体现了处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对自我个性的肯定与追求,虽然这种肯定和追求还是比较微弱的,但毕竟是应予以赞扬的。 木犀邓肃
这首咏木犀花的诗既写木犀花之色,又写木犀花之香,形神兼备。“雨过西风作晚凉”句交待木犀花开季节是在秋天西风吹,秋雨下,临近深秋之时。“连云老翠入新黄”写的是点点嫩黄的桂花好象镶入苍翠的桂叶之中。老翠,即苍黄,与“新黄”相对,连云,连接云彩,形容桂花树之高。“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是说清风一吹,桂花飘香,其香味之浓烈,连世上最闻名的龙涎香也要退让。龙涎香,是极名贵的香料。是抹香鲸肠胃的病态分泌物,类似结石,从鲸体内排出漂浮于海面或冲上海岸而取得。为黄、灰乃至黑色的蜡状物质,在60℃时开始软化,继续加热则逐渐变为液体,具有持久香气。邓肃这首咏木犀是运用对比夸张手法以突现木犀花的香气浓郁,读来自然引人注目。全诗前两句写桂花的形与色,树高接云,叶翠花黄、后两句写桂花之香,令龙涎香却步。诗的语言清新明快,构思也颇有新颖之处。如“连云老翠入新黄”一句,造语就很形象,“入”字尤为生动。 写桂花的诗不少是着眼桂花之香。桂花品种很多,《本草纲目》载:“岩桂,俗呼木犀,其花有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香。”邓肃诗中所咏者当属金桂。 木犀 木犀mùxī┃━ 桂花的别称。宋·范成大《岩桂》诗:“病著幽窗知几日,瓶花两见木犀开。” ☚ 木笔 水发 ☛ 木犀mùxi❶ 〈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秋天开丛生的小花,可供观赏,也可做香料或食品,通称桂花。 观赏花名 观赏花名牡丹:花王(百花王) 国花 国色(国色天香) 国艳 姚魏 洛花 洛阳(洛阳花) 茜金 鼠姑 雄红鹿韭 贵客 赏客 木芍药 富贵花 百两金 醒酒花 大北胜御衣黄 天下真花 伊洛传芳 ☚ 好花 荷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