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望诊遵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望诊遵经诊法著作。清汪宏撰。二卷。宏字广庵,新安人。汪氏在医疗实践中体会到“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治”,故以《内经》、《难经》之旨为宗,兼采张仲景、杨士瀛、李梴等诸家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光绪元年(1875)撰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上卷为诊法常以平旦、明堂周身部位、五色主病提纲等三十九论,阐述望诊的要领、原则、方法以及人体生理气色表象与病理状态关系。下卷为目分脏腑部位、眼目形容提纲、望舌诊法等六十二论,系统论述望眼、口、唇、齿、鼻、耳、眉、须、发、腹、背、手、足以及汗、血、痰、便等望诊,对诊断的意义。文字简练,纲目分明,是一部较为实用的临床参考书,为重要的望诊专著。有光绪元年(1875)求志堂刻本,一九五九年科技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望诊遵经诊断学专著。2卷。清·汪宏撰于1875年。作者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其他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资料整理而成。内容丰富,持论悉遵经义。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周身部位、四时、五方、气质等因素,阐明气色与病症的关系;下卷列述体表各部位的望诊提纲,辨析某些病症中汗、血、便、溺、痰、月经等的变化情况。全书既有前人论述,又有个人经验,可供临床参考研究。建国后有排印本。 望诊遵经书名。清·汪宏撰于1875年。作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从《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等经典著作中收集有关望诊资料选编成此书。今有排印本。 望诊遵经wàngzhěnzūnjīng诊断学专著。2 卷。清·汪宏撰于1875 年。作者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的资料整理而成, 内容比较丰富,立论根据上述古典医籍, 适当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作者在自序中强调“诊病必须遵经”, 学术思想上有其保守的一面。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望诊遵经 《望诊遵经》《望诊遵经》系诊断学著作。2卷。清·汪宏撰于1875年(光绪元年)。汪氏认为诊病是知病和治病的关键,并着重指出:“治病必须知诊,诊病必须遵经”。望诊为四诊之首,在望诊确切的情况下,才能有利于审知诸病,故望诊在诊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过去缺乏专著,作者遂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其他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方面的资料予以编纂成书,论述以上述典籍为依据,全书内容比较丰富。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则,内容包括周身部位、面貌的望诊,明堂、五官、五色,相气十法,部色主病,四时、五方、气质、老少、居养、变色等望法,以及望色中的五色交错合参、五色十法合参、气色部位合参等。下卷列述体表各部位的望诊提纲,包括面目望法,望舌诊法,口、唇、牙齿、耳、眼眉、髭须、发髲、头、腹、手、背、足、毫毛、腠理、尺肤、皮、肉、筋、骨、爪甲、乳、脐府(即肚脐)、肾囊(即阴囊)、阴茎、汗、血、痰、大便、溺、月经、身形、身容、坐、卧、意态等望法,络脉望法及主病、身容四法等。全书提纲挈领,叙述分明,既有前人论述,又有个人经验。作者编写望诊专书的目的是为临床服务的,取材精要,切于实用,故在诊断专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今有求志堂初刻(1875年)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及1959年上海科技卫生出版铅印本。 ☚ 三指禅 形色外诊简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