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九三学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九三学社

 简称“九三”。原为1944年冬成立的“民主科学社”。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为现名。成员大部为爱国的文教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主要领导人有许德珩、梁希、潘菽等。1946年5月4日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制定社章,发表宣言。主张停止内战,促进民主政治的实现,争取人民基本自由;谋取军队的国家化;肃清贪污,反对官僚政治;从速完成工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民生活及农村佃租关系,建立以民生为主的经济制度;学术思想自由,普及国民教育,促进世界和平。同年10月总部迁北平(今北京),在重庆、成都、上海、南京、武汉、昆明、广州,香港、天津及伦敦设分社。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建国后,积极推动成员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以文教科技界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

以文教、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体制中的民主党派之一。原名“民主科学社”。1944年底,部分参与抗日民主运动的人士,为坚持团结抗敌,争取政治民主,继承了“五四”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光荣传统,在重庆召开“民主科学座谈会”,成立“民主科学社”。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定名为“九三座谈会”。第二年5月4日,正式成立“九三学社”,选出许德珩、褚辅成、税西恒等16人为理事,梁希、卢于道、黎锦熙等8人为监事。之后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地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1949年发表宣言,拥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接着参加了新政协,参与了筹建新中国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推动其成员参加各项重大政治运动,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了活动。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内形势的根本好转,九三学社各方面的工作重新活跃起来,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 中国民主促进会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九三学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宗旨:本“五四”的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奋斗,始终不懈。1946年5月在重庆成立。解放战争时期,支持中共的各项政治主张,积极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与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斗争。1949年1月,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响应中共提出的八项和平主张和“五一 ”号召,同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把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制定了接受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文革”期间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10月和1983年12月,先后召开第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把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作为自己的总任务,号召全体社员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1988年12月召开“五大”会议,制定了现阶段任务: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下,广泛团结知识界人士,坚持民主与科学,致力于改革开放,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创办机关刊物《民主与科学》杂志,坚持改革开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倡导解放思想、学术自由和民主讨论,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

九三学社

其前身为民主科学座谈会,1944年11月创立于重庆。1946年5月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改名为九三学社。5月4日在重庆举行成立大会。1949年9月参加新政协。至2000年已召开过7次会员代表大会。现有30个省级组织和一批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现有会员7.5万人(1999年9月)。中央委员会主席吴阶平。九三学社2005年有社员7.4万人。2002年12月,九三学社十一届一中全会上,韩启德当选为主席。

九三学社

279 九三学社

简称“九三”。当代民主党派之一。许德珩、褚辅成等发起创建。1944年,部分从事民主运动的文教、科技界知识分子,继承五四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精神,为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在重庆建立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改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九三学社”。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政协共同纲领的制定和筹组新中国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推动其成员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现已成为以文教、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中的政党。也是中国的参政党。

☚ 中国致公党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Jiusan xueshe

是由科技、文教、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与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1944年底,一批爱国的学术界人士为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在重庆组织民主科学社。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决议改名为“九三学社”。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选出许德珩、褚辅成等16人为理事,梁希、卢于道等8人为监事。同年8月,总部迁至北平,在重庆、上海、南京等地设有分社。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积极参加了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为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而斗争。1949年1月北平被围期间,九三学社发表宣言,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同年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建国后,九三学社制定了接受中共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路线,团结、推动社员和所联系的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科技、文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九三学社目前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现有社员4.5万余人。由严济慈等任名誉主席, 周培源任主席, 王淦昌任参议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中央机关的刊物是《民主与科学》杂志。

☚ 中国致公党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Jiusanxueshe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分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其前身是1944年底组织的“民主科学社”,1945年9月改名为九三学社。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和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并以《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团结、推动其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特别是在科技、文教领域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中国民主促进会   土地改革运动 ☛

九三学社

见“政治”中的“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

中国爱国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是文教科技界的知识分子。于1944年成立,定名“民主科学社”。1945年9月3日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改为现名。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共同纲领》为政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推动其成员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

由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我国参政党之一。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1946年5月4日在重庆成立。1949年9月九三学社派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和新中国的创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先后以《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共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1956年、1958年九三学社分别召开了第一、二次全国社员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九三学社被迫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九三学社各级组织逐渐恢复活动,1979年、1983年、1988年分别召开了第三、四、五次全国社员代表大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上来,在协助共产党和政府落实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咨询服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参政议政等方面作出了贡献。机关刊物是《民主与科学》杂志。历届主席是许德珩、周培源。

☚ 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
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

中国爱国民主党派之一。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5月在重庆成立,主要成员为文教、科学技术工作者中的中上层知识分子。抗日战争后期,在重庆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讨论民主与抗战问题,演进为学术性的政治团体民主科学社。1945年定名为九三学社。1946年5月召开成立大会,主张无条件停止内战,以和平民主方式解决中国的问题。1949年1月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同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共同纲领为自己的政治纲领。1979年10月第三届全国社员代表大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团结社员及所联系的群众,为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一切力量。

☚ 中国致公党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我国多党合作体制中的民主党派之一,也是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1944年底,一批爱国的学术界人士为坚持团结抗战和民主自由,在重庆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把“民主科学”座谈会定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在重庆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选举许德珩、褚辅成等为理事,并提出促进民主政治,争取人民自由等政治主张。在北平、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积极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等运动。1949年1月,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新政协的号召,9月,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后,它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路线,团结、推动其成员和其所联系的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科学文化战线上出成果出人才贡献力量。进入当今历史新时期后,它的工作有了新的发展。1983年12月11日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社员代表大会通过了《九三学社章程》,规定其任务是为实现新时期我国各族人民的总任务而奋斗。九三学社积极对经济建设、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和国家政治生活中一些重要问题提出建议,协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面向社会开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领域,开展科技咨询服务,举办业余教育,以智力支援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在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它的地方组织已经扩展到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 人治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

九三学社jiu san xue she

Jiusan Society,one of the democratic parties in China

九三学社

Jiu San Society(September 3rd Society)—one of the democratic parties in China,founded in 1944 as “Society of Democracy and Science(民主科学社)” and changed into present name in 1945

九三学社

简称“九三”。爱国民主党派之一。原名“民主科学社”,于1944年底由许德珩、潘菽等发起组成。成员主要是文教、科技界的知识分子。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改为“九三学社”,并成立了九三学社筹备会。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选出许德珩、孟宪章等十六人为理事,发表成立宣言。提出八项基本主张,对当前时局提出:立即停止全国内战,无条件实行停战协定、政协决议、整军方案等三项主张。1949年1月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拥护毛泽东关于同国民党和谈的八项和平主张。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推动其成员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