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丘 九丘jiǔqiū┃━ 指九州。宋·黄庭坚《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诗:“下令走百神,大云庇九丘。” ☚ 九区 九阡 ☛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異稱 > 九丘 九丘 jiǔqiū 傳說中的上古書名,後亦借指古代典籍。其稱始見於《左傳·昭公十二年》。《書序》:“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唐·楊炯《從弟去溢墓志銘》:“若夫羽陵遺策,汲冢殘書,倚相之八索、九丘,張華之千門萬户,莫不山藏海納,學無所遺。”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楚獨有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九丘jiǔ qiū〖名词〗 相传为古代书名(1)。《子革对灵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人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九丘古书名。楚史官倚相阅读的古籍之一。一说《九丘》为九州之志;一说为九州之数;一说为九州亡国之戒。近人姜亮夫认为:分州为九之说始于禹,禹湮洪水,定高山大川,分天下为九区,以便治水施工。《九丘》即指其依据山川地势之宜的治水平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