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望月怀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望月怀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主旨诚如诗题所示,抒写的是诗人对远在天涯的情人的深切怀念。在写作上,它紧扣题中的“望”、“怀”二字,融情景为一,委婉缠绵,诗味隽永。 首联缘景写情,简洁生动。第一句仅用了五个字,便展现了天地之间明丽壮美、浑然一体的景象。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大海和明月两个自然物象本来相距极其遥远,且无生缘关系,诗人拈出一个出生的“生”字,不露痕迹地注入了主观想象,把生命和感情赋予了二物。从而,表现了水月相依相恋、相映生辉的情态和生机。这一句写景,可谓师之造化,得乎心源,妙语天成。它既创造了令人神往的优美意境,又对全篇的抒情做了铺垫和反衬。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谁能无动于衷?谁不渴望同亲友一起欢度良宵?所以,第二句便紧承首句,顺理成章,写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人用 “共此时”三字,以实带虚,由自己在此望月,推己及人,想象对方此时此刻也在天涯望月,深入一层表现了双方情谊甚笃。总之,首二句虽造语平淡,却宛如一幅 “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写意图。 三、四句,概括写怀远,情致深婉。“遥夜”,即长夜。夜晚的时间,并不因人增减。但是,时刻怀念对方的情人由于心思不宁,则会感到时光流逝太慢,夜长难熬。写出情人这种异乎寻常的心理感受,已经深化了怀远之情,然而诗人似嫌不足,又特意在 “遥夜”前冠以 “怨”字,表现了怀远者心烦意乱却无可奈何,只能迁怒于漫漫长夜的难堪之状。接着,再用 “竟夕” (即彻夜) 的相思,表现了难堪为时甚长。如此运笔,遂使概括写怀远避免了流于空泛化和失之于一般化。在章法方面,这两句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四句,通过望月的具体行动,生动深入地刻画了诗人痴情相思的心理活动。谢灵运 《怨晓月赋》 : “卧洞房兮当何悦,灭华烛兮弄素月。”本篇第五句“灭烛怜光满”,即化用其意。灭烛的外在行为和爱月的表层意向,均是诗人心灵深处怀远的折光。梁简文帝 《夜夜曲》 : “愁人夜独长,灭烛卧兰房。”由此可知,“灭烛”,紧承第三句的 “怨遥夜”,是怀远的独特心理感受支使下的外在行为。这样做,未能使他得到片刻安慰。他辗转反侧,望着射入屋内的皎洁月光,驰思千里,转而幻想借月寄情。因为: 漫漫长夜,只有普照九州的圆月才能把自己的钟爱带给对方。第六句的 “披衣”而起,是这一希望的外在行为。“觉露滋”三字,暗示他已由屋内步出屋外,望月甚久,一直待到了露水滋生的深夜。此时,诗人与明月进行了默默往复的感情交流,物我之间达到了契合无垠的境地。第七句的 “盈手赠”三字,表明诗人曾幻想把融注了自己情思的月光捧手赠给对方,但是又用 “不堪” (不能)作了否定,使人如闻叹惋之声。末句的 “还寝”,即由屋外返回屋内就寝。这一行动,说明他又坠入了失望的低谷。“梦佳期”,即在梦中得到与情人相会的日期。可见,诗人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仍执著地希望在梦幻中弥补现实的失望。袁枚在 《随园诗话》卷六中说: “诗情愈痴愈妙。”本篇后四句动人之处,就在于形象地再现了一片痴情。 望月怀远〔1〕这首五律写对月怀念远人。“情人”、“相思”、“佳期”诸词,古代不专用于男女关系。张九龄(公元678~749),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景龙初年进士,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始兴县伯,官至中书令,为开元贤相之一。开元中为李林甫排挤,贬荆州长史。卒,谥文献。有《张曲江集》。 〔2〕“海上”二句: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个时候,人们在相隔遥远的地方都仰望着它。天涯,天边,指极远之处。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本句化用此意。 〔3〕“情人”二句:情人,有情的人。遥夜,漫漫长夜。竟夕,通宵。《唐诗笺注》:“情人”一联,先就远人怀念言之,少陵‘今夜鄜州月’诗同此笔墨。二句想象远方的有情人长夜难寐,通宵望月相思所思之人。 〔4〕“灭烛”二句:怜,爱惜。光满,指月光满堂。觉露滋,感觉到露水太多。二句写因为爱这满堂月光而将烛吹灭,又到庭中徘徊望月,夜深露重,披上衣服。不返室而披衣,仍在望月也。 〔5〕“不堪”二句:不堪,不能。盈手赠,意为捧一满把相赠。这里化用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佳期,好时刻。二句言这月光不能捧一满把相赠对方,还是回屋睡觉,做一个相会的美梦吧。 本诗写望月怀远的情景,全篇扣紧“望”、“怀”二字生发,情景相融,由月出到露重,由室内到庭中,句句说月、说相思,层次秩然不紊,上下勾连、前后相映,“共”逗起远人,“怨”逗起相思,“怜”、“满”、“觉”、“滋”乃至“盈手赠”,都是人月合写,以之写情,委婉深秀,起结圆满,字句外有其神韵。《唐诗癸签》说:“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唐诗别裁》说:“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本诗体式是律诗,但仍留古诗韵味,颔联不对仗。 望月怀远
古人作诗,往往极重开端。这首即景写情、月夜怀远之作的开头尤其如此。“海上生明月” 一句写“望月”所见,其佳处在于以单纯而又鲜明的形象组合成开阔而又静穆的意境,一扫一般相思离别之词的纤弱之感,而以雄浑开阔的情调带起全篇。一句五字,自然浑成,平淡无奇却字字千钧。一个“生”字,静中含动,极劲健有力。此句看去似纯然写景,其实感情亦流动其间,遂成为千古名句。次句“天涯共此时”,即“望月”点出“怀远”;即眼前之景,道出胸中之情。如果说首句是景中含情,那么此句亦情中含景。明月此时,人各一方,这两句既紧扣题意,又情景交融,遂领起下文的怨情。 诗的后面六句用具体的形象来描绘情人望月怀远的种种情态。在遥遥长夜之中,情人满怀幽怨之情而竟夕难眠,“怨”字乃是望月怀远情绪的落脚点。既怨夜遥,又彻夜难眠,相思之苦中更表现相思之深。因而表面看去是满怀的“怨”,而潜藏其中的却是深挚的“爱”。这两句既紧承开头,把“天涯共此时”的情绪具体化,而又以“竟夕起相思”引起了下面的一系列活动描绘,过渡十分妥贴自然。 诗的五、六句进一步具体写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人物的具体活动。置身漫漫长夜,面对皎皎月色,当然不能不激起对天涯情人的刻骨思念。“灭烛”、“披衣”二句既写出了主人公因相思而坐立不安的情状,同时也写出了主人公对美好月色的珍爱和对情人的殷切期待。“光满”极写月色之优美充盈;“露滋”则极写月夜之长和主人公伫立之久。景物和人物融合无间,情景极为生动入微。 相思如此之苦,而期待如此之切,遂引出诗的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主人公本想用盈手的月光赠送给远方的情人以表达自己的情意,因为此时此刻唯有皎皎月色是他们共享的,是可以传达他们之间的深情的;可惜的是,主人公满怀深情虽溶入皎皎月色,却无法赠给自己的心上人,无奈只好在梦中实现会面的心愿了。这两句,上句仍紧扣“望月”写不堪为赠,足见情思之难以表达;下句则紫扣“怀远”,写“还”、“寝”、“梦”连续三个活动,亦足见盼望之殷切。两句用出人意表的想象,既进一步点染了清美的意境,又和盘托出主人公的满怀情思,回应诗的开头,使主人公的望月怀远之情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这首月夜怀远之作,结构极为紧凑清晰,构思极为新巧别致,而描绘亦极简洁精切。由望月而生相思幽怨之情,而及于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当现实无法解脱情思之时,便又托于梦境,如此层层写来,既传达出缠绵深挚的情思,又构成旷远清幽的意境,读来十分清切感人。 望月怀远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张九龄 ←上一篇:感遇十二首(其二) 下一篇:感遇十二首·其四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表达亲人思念之情的诗作。 诗的首联是说,看到海上明月升起,想象远在天涯的亲人一定和自己一样在望月而遥相思念。由景入情,扣题“怀远”。颔联则直抒胸臆,表达相思之情。“灭烛”句写室内望月,“披衣”句写室外望月,“露滋”二字既表明夜已深,又说明望月之久,主人公因思念亲人而夜不能寐、起床望月的情景活现于纸端。尾联言月光虽可爱,却不能捧满手送给亲人,不如回卧室里做一个与亲人团聚的美梦。主人公因望月而更加渴望见到亲人,相思之情无法排遣,只有求之梦寐了。这首五言律诗写得细腻深婉,蕴藉自然,是历来传诵的名作。
《望月怀远》《望月怀远》
诗歌篇名。唐张九龄作。今人张碧波、邹尊兴《新编唐诗三百首译释》:“通过对月夜怀念亲人的形象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沉怀念的诚挚之情,曲折地反映了诗人遭贬后的孤独冷寞处境和悲凉痛苦之情。”今人刘树勋《唐宋律诗选释》:“通过怀念远人以寄寓对美好理想的热烈追求,大概也是一首有关政治的抒情诗。‘远’,指远地的情人。自屈原以来,美人香草,并非实指,多有寄托,其中包括封建时代君臣之间的契合。”此为月夜怀人之作。运用比兴手法,以明月起兴,以明月终篇,借月托情,意境明朗,语淡而情深。 望月怀远 题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①。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②。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③。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④。 注释 ①生:升起。天涯:远在天涯的人。共此时:同在此时共望明月。 ②情人:可指亲友,也可指妻子或尊崇爱慕之人。竟夕:终夜。 ③怜:爱。光满:月光皎洁明亮,光辉四射。露滋:露水湿衣,说明夜已深。 ④不堪:不能,不可。盈手:满手。意为月光是抓不住的,不能拿来赠远人。寝:卧室。佳期:欢娱的相会。 赏读 起句“海上生明月”写景,照应题中的“望月”,看似平淡无奇,却塑造出阔大雄浑的意境,是千古佳句。“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这两句毫不费力的全部收摄了诗题的情景,体现了诗人浑成自然的作诗风格。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以怨字为中心,“情人”与“相思”呼应,“遥夜”与“竟夕”呼应,写出了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因而抱怨漫漫长夜的忧苦情形。接着诗人“灭烛”披衣步出门庭,看到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尽管夜已深,露水沾湿了衣裳,却更是难以入眠了。真实地写出了相思之人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相思无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只有满手的月光,虽然月光饱含满腔心意,可是却无法赠给你,还是回屋睡觉罢,也许梦中能与你相会。写出了诗人不尽的悠悠情思,令人回味。 这首诗从“望月”开始,抒发自己对远方情人热烈而执着的感情。格调清新,情意缠绵悱恻,前人称这首诗为五律中的《离骚》。 望月怀远
【释】 1.怀远:思念远方的亲人。 2.天涯:极远的地方。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这里化用其意。 3.遥夜:长夜。竟夕:早晚。即《古诗》:“愁多知夜长”的意思。 4.灭烛:谢灵运《怨晓月赋》:“卧月洞房兮当何悦,灭华烛兮弄素月。”滋:滋润: 5.盈手:满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佳期:《楚辞·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 【译】 在浩淼无垠的大海上, 冉冉升起一轮明月, 在遥远的海角天涯, 此时,你也面对着这碧澄的世界。 想着你、念着你,倩影在眼前朦胧绰约, 热恋中的人,怨恨起这无边的长夜。 吹熄了烛光,满屋的月华更惹人怜爱, 披衣漫步,露水送给我湿润的感觉。 我要捧起一把月光送给你, 月华却从手缝间漏出,流向原野。 还是回去吧,回到梦中—— 那里会有一个甜蜜温柔的世界。 【评】 此诗题旨有二,一是“望月”,一是“怀远”。一景一情,以景生情,还情化景。可谓盛唐诗情景交融早期佳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俱为海月佳句。若虚之句,倾力在景,忘神观照于景物之中,充满了沉醉感,而张九龄此句,意在发情,则对此美景在情感的投入上,持有若干的保留,留存着几分的冷静。故承之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转入“怀远”的主题,即情感的抒怀,“灭烛怜光漏,披衣觉露滋”,更进一步深入到内心的感受之中,同时又将“望月”的景的主题与之发生内在联系,遂使情与景完全交合为一体。结句生发出幻想,欲将月光持赠与“怀远”之人,却无以捧赠。只好托之以梦了。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①。情人怨遥夜②,竟夕起相思③。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④。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⑤。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诗中抒写怀念远人的深情,这远人是恋人还是友人不能确定,此外,诗人常用香草美人而别有寄托深意,此诗亦无从考证。首联为千古传诵之名句,境界开阔,感情深厚。以下写彻夜相思,从室内到室外,又回室内,竟发奇想捧月光赠人,又希望在梦中会面。全诗委婉深曲,饶富情致。 【注释】 ①二句意谓此时远在天边的情人正当和我一样在望海上升起的明月。②情人:有情之人。遥夜:长夜。③竟夕:整夜,彻夜,通宵。④二句写相思时精神恍忽。在室内赏月,觉得月光可爱而将烛吹灭;又披衣走出室外赏月直到深夜,感到露水滋生。⑤二句意谓可爱的月光却不能满手捧赠给你,还不如回室睡眠在梦中与你欢会吧。“盈手”用陆机《古诗》“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意。不堪:不能。寝:卧室。佳期:美好的约会。 望月怀远张九龄 首二句开篇入题,一写远望所见,一写远望所思。“此时”最易勾起彼此的绵绵思念之情。月光成了彼此共赏的对象,似乎也成了彼此寄托情思的媒介和桥梁,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秋歌》不就唱出了“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心声么?一个“共”字,真是包蕴无限,情意无限,感慨无限,耐人品味。首句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如出一辙,或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与“天涯共此时”帖为一联,既写出了千古不磨之景,也写出了千古不磨之情,自成高格,遂为名句,传诵不衰。次二句以“竟夕”与“遥夜”对举,以“相思”与“怨”呼应,抒写了这种终夜“相思”不息的强烈而又复杂的情感。 五六句具体描绘终夜相思情景,先屋内后屋外。灭掉蜡烛,顿时清辉满屋,十分可爱。于是不由得披起衣裳,在月光的引导之下,步出户外,遥相佇望,直到夜深。“滋”包含着滋生不已之意,仿佛可见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润湿了大地,也润湿了衣襟。夜确实是很深了,怀远之人佇望得也确实是太久了。“竟夕”二字,在这里得到了形象的说明和刻画。而终夜佇望的结果,是否在感情上得到了某种满足呢?没有,一点没有。满把的月光似乎可以用来赠给情人,但实际上连这点也做不到,令人十分难堪。怎么办呢?还是回屋去睡觉吧,梦中倒还有可能同情人欢会。“不堪”句从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诗“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乎”翻出,即景起意,设想奇妙,托出了一腔纯真的情意。 全诗紧扣诗题,从“望”中展开情节,从“怀”中写出深情。层次井井而又富于曲折变化,通过怀远之人外在行为动作的次第展示表现了他内在心情的矛盾痛苦状态,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望月怀远》wang yue huai yuanThinking of the Faraway While Watching the Moon→张九龄(Zhang Jiul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