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太监下西洋明初大规模的远洋航行,世界远程航海史上的创举。永乐三年(1405年)成祖派太监郑和(小字三保或三宝)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分乘宝船62艘,远航西洋(当时称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洋为西洋)。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航,经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由印度西岸反航,至1407年返国。以后又不断出海,至1433年,前后历时28年之久,共计远航7次(一说8次),历30余国,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些航行早于欧洲哥伦布、达·迦马等的航行半个世纪以上,船队规模与船只之大,都超过他们数倍。航海船队每到一地,都与当地人民友好交往。至今南洋一些地方还保留了不少有关郑和的遗迹。随行人员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都记述了航行中的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