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碑
隋。刻石。开皇十三年(即公元593年)立。楷书,间篆隶。据《金山萃编》载:“高七尺,宽四尺二寸五分。”石现藏山东省东阿县西八里鱼山祠内。碑主曹植,字子建,魏太祖武皇帝曹操之子,沛国谯郡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魏太和六年卒,年41岁。北齐皇建二年(即公元561年),其11世子孙永洛等奉诏立庙,直至隋开皇十三年(即公元593年)刻石。碑亦称《陈思王曹子建庙碑》、《隋立魏东阿王曹植庙碑》、《陈思王碑》、《曹子建碑》。碑文共23行,行43字。楷书,并巧妙地将篆隶笔法杂揉其间,这种字体虽是沿北朝的旧习,但又改其书体的拙朴,气息畅达,书法浑劲雄逸,当属书史上的佳品。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其碑评云:“《曹子建碑》如大门阔斧,斩阵无前。”列为“能品上”。又云:“快刀斩阵、雄快峻劲者,莫若《曹子建碑》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拓本。清王士祯《居易录》、方若《核碑随笔》、杨守敬《平碑记》等书均有著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