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教子Caocaojiaozi
曹操(155—220),字孟德,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魏王。他治国治军号令严明,教子也严格,功过赏罚分明。他在《诸儿令》中说:“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认为只要长大后谁有德才就用谁,不但不对下属有偏私,就是对儿子也不想有所偏爱,公开宣布不以权谋私。曹操的三子曹植,是著名的才子,很受曹操的宠爱,并对他寄予厚望有立他为世子的想法,但依旧严格要求。建安十九年,曹操南征孙权,派曹植留守魏都,临行前写了《戒子植》给儿子,文中以自己青年时代所作所为勉励儿子,说:“当我任顿丘县令时,正好二十三岁,想起那时的所作所为,没什么愧对今天的。而今你也二十三岁了,能不努力上进吗?”后来曹植却多次违国法乘车在“驰道”上行走,又私自打开“司马门”出去,而这两条路都是只有皇帝才能行走的。曹操下了《曹植私开司门令》加以训斥,随后又下了《诸侯长史令》,加强了对儿子的管束,而且打消了立他为世子的想法,体现了曹操执法严明、教子严格的精神,使其子能承父业,巩固江山,后曹丕称帝,追曹操为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