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湘西少数民族起义
明代中期,由于一条鞭法遭到破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封建剥削日深,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民不聊生,民族反抗起义接连不断。正统十四年(1449),贵州苗民起义,湘西苗民在新宁杨文伯等人领导下,闻风响应,起义遍及湘西南各地。起义军进攻辰州、溆浦及沅州等地后,又于公元1451年进攻武冈、宝庆、长沙等地,队伍发展到数万人,活动范围从湘西扩展到湘中、湘北地区,震惊了朝廷。明王朝自贵州移兵,与湖南官兵合剿,才暂时将起义平息。但到公元1454年,苗民蒙能又从广西率领一支苗民义军返湘,起义烽火迅速席卷湘西地区,队伍达3万余人,明王朝派遣7万大军残酷征剿,1456年,蒙能牺牲,义军被杀者达4000多人,起义被镇压下去。公元1539年,湘西苗民在龙毋叟、龙求儿领导下再次起义。公元1546年,湘西“生苗”又在龙许保和吴黑苗领导下举兵起义,坚持斗争10余年。明王朝合湖、川、贵3省十余万兵力围剿镇压,起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