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昌马石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昌马石窟

昌马石窟

河西石窟之一。在今甘肃玉门市玉门镇南65公里处。包括大坝和下窖两处。现大坝仅留空窟,下窖窟内尚有遗存。下窖石窟开凿在昌马河西岸下窖村后的崖壁上,距地面20至40米。现存窟龛11个,分为南、北、中三段。南、北二段有七个窟,多已坍塌或已无遗存,仅中段4个窟还保存一些造像和壁画。其中保存较好者为第2窟。窟宽4.05、深4.25、高3.06米。内有平面边长2米的中心方柱,窟前半为横券顶,后半为平顶。中心柱两侧为券顶形通道。柱分两层开龛造像。原龛内均造一佛二菩萨,现大部已毁。窟内现存壁画为西夏时期重绘。有七佛、文殊、普贤菩萨、经变故事等。后壁和中心柱两侧通道绘12身与真人同高的赴会菩萨。中心柱四面上层龛内有一佛二菩萨彩绘,窟顶绘飞天等。保存较好的第4窟宽4.79、深6.36、高3.82米,窟形与绘画风格与第二窟一致。最早可能开创于十六国时期。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泱翔石窟   敦煌石窟 ☛
昌马石窟

昌马石窟

河西石窟之一。在今甘肃玉门市玉门镇南65公里处。包括大坝和下窖两处。现大坝仅留空窟,下窖窟内尚有遗存。下窖石窟开凿在昌马河西岸下窖村后的崖壁上,距地面20至40米。现存窟龛11个,分为南、北、中三段。南、北二段有七个窟,多已坍塌或已无遗存,仅中段4个窟还保存一些造像和壁画。其中保存较好者为第2窟。窟宽4.05、深4.25、高3.06米。内有平面边长2米的中心方柱,窟前半为横券顶,后半为平顶。中心柱两侧为券顶形通道。柱分两层开龛造像。原龛内均造一佛二菩萨,现大部已毁。窟内现存壁画为西夏时期重绘。有七佛、文殊、普贤菩萨、经变故事等。后壁和中心柱两侧通道绘12身与真人同高的赴会菩萨。中心柱四面上层龛内有一佛二菩萨彩绘,窟顶绘飞天等。保存较好的第4窟宽4.79、深6.36、高3.82米,窟形与绘画风格与第二窟一致。最早可能开创于十六国时期。198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泱翔石窟   敦煌石窟 ☛
昌马石窟

昌马石窟

位于市西疏勒河西岸昌马乡北。开凿于北凉时期(397—439)。窟群包括大坝、下窖等处。今大坝石窟造像、壁画已不存。下窖石窟在下窖村西崖壁上,距地面4至5米,共有洞窟11个,仅中段四窟保存有造像、壁画。其中第二窟为方形中心柱窟,高约3米,宽深均约4米,四壁开龛两层,每龛塑一佛两菩萨,大部分已毁,壁画已不存,现存者为西夏重绘。昌马乡南山、北山有石刻岩画,多为羊、狗、狐、豹、马、骆驼及狩猎图,笔法古朴,形象粗犷,大约为羌族、月氏或匈奴族早期文化遗存。

☚ 4. 玉门市   5. 敦煌市 ☛
昌马石窟

昌马石窟

位于玉门市玉门镇南65公里处祁连山内,包括大坝和下窖等处。开凿于北凉时期。现大坝仅留窟龛,造像和壁画已不存。下窖石窟开凿在昌马河西岸下窖村后崖壁上,距地面20~30米。现存窟龛11个, 分南、北、中三段, 仅中段4个窟还保存有造像和壁画。以第二窟较为完整, 窟宽4.05米,深4.25米,高3.06米,窟前半为横券顶,后半为平顶。内有平面边长2米的中心方柱,分两层开龛造像,原每龛内均塑1佛2菩萨,现大部被毁。窟内现存壁画为西夏时重绘,有结跏趺坐的七世佛、骑狮的文殊菩萨、骑象的普贤菩萨和经变故事画等。后壁和中心柱两侧通道绘有12身赴会菩萨,中心柱四面上层龛内绘1佛2菩萨, 窟顶绘有飞天。第四窟宽4.79米, 深6.36米, 高3.82米, 窟形与绘画风格与第二窟一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砂锅梁遗址   石包城 ☛
000034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