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日本茶树育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日本茶树育种tea breeding in Japan

日本的茶树栽培相传开始于公元805年由僧人最澄从中国带回的茶籽。其后经过长期的自然杂交以及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产生了适于当地栽培的群体,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地方品种。这些地方品种,从叶形看, 可分为柳叶、圆叶、卵圆叶。但一般是以栽培的地方命名, 称为宇治种、静冈种、峡山种、茨城种等。
日本的茶树品种改良, 从明治(1863~1911年)初期开始。由国、府、县及民间进行。正规的育种是在大正8年 (1919) 农林省茶业试验场设立以后。在明治8年(1857) 日本政府派多田元吉到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初次引进茶种, 后来从东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地方引进大量的阿萨姆种。同时在国内各产茶地连续数次普遍收集地方茶树种子。这些从国外引进的和国内收集的种子在各地进行栽培, 由国、府、县的研究机关详细调查其早晚生性、耐寒性、产量、品质等特性, 以供杂交母本和育种材料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 民间育种在明治初年就已开始, 如牧之原早生(茶农林7号)、八重穗(茶农林17号)、薮北(茶农林6号)、小屋西(茶农林8号)、六郎(茶农林9号)等。以后, 又分别在奈良、静冈、崎玉、宫崎、鹿儿岛各县设立茶树试验场来承担育种工作, 从而开始了以茶业试验场为中心的有组织的育种事业。这段时期的育种方法除分离育种外, 还采用了杂交育种。特别是红茶育种, 自1929年引进阿萨姆种在鹿儿岛县枕崎露地栽培成功后,由于采用阿萨姆种和中国种进行人工杂交,从而加速了红茶品种育成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专门担负育种的场所大多停止工作, 其后, 由于茶业的复兴, 专业育种场、育种组织也大致恢复到战前规模。1953年实施了品种登录制度, 现在的茶业育种场所计有: 农林水产省茶业试验场(金谷)及其支场(枕崎)、崎玉县茶业研究所 (武藏)、宫崎县农业试验场茶业支场(川南)等四场所。这些场所根据成茶类别和地带不同, 分别担任不同育种任务。已经选拔育成有希望的品系则交给京都府茶业研究所(宇治), 三重县农业技术站茶业站(龟山)及高知县山间农业试验场(大丰)等3个场所,进行系统适应性鉴定试验。此外, 有关府县对育成品种的系统适应性鉴定试验,也协助进行试验鉴定。将育成的新品种,交农林水产省的金谷、奈良、知览3个原种农场作为中心保管。各府、县对原种积极进行繁殖和普及。日本的茶树育种工作是根据茶树育种要纲(1958年制订)来进行的。这个要纲是以分离育种法和杂交育种法为中心, 并利用多倍体和人工引变来育成实生繁殖用和营养繁殖用的两个方面的新品种。70年代对茶树育种要纲进行了修改,确定分离育种和杂交育种作为育成营养繁殖用品种的方法。根据育种目标, 对调查方法和其他细节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