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日喀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日喀则 日喀则Rikeze西藏自治区第二大城,后藏的政教、经济、文化中心。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与其支流年楚河交汇处。全市辖10个乡、2个城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3 6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5平方公里。1988年底市区人口为7.5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11力人。藏族人口7.29万,占总人口的96.7%。日喀则始建于公元14世纪的西藏帕莫主巴王朝。初时是西藏13大谿卡之一,称谿卡桑珠孜,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汉语音译为日喀则),稍后建立相当于县级的地方政权机构——桑珠孜宗。17世纪噶玛政权推翻了帕莫主巴王朝,建立藏巴第司政权,并建都于日喀则。噶丹颇章政权后移都拉萨,日喀则重又设宗。1713年,班禅在此设“班禅拉让”,管辖清皇给其敕封的辖区。从此,日喀则并存西藏地方政府日喀则宗和班禅拉让两个权力机构。1913年,13世达赖强行将班禅辖区置于噶厦政权管辖之下,在日喀则设立基宗(相当于现今地级机构),统一管理后藏地区。1959年5月建立日喀则县,1986年设日喀则市(县级)。日喀则地区大部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总耕地面积18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约13万亩,可利用的草场4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3 755万元。日喀则原来是没有一座工厂的消费城市,现在已出现了电力、机械、粮油加工、食品、皮革、汽车修配、印刷等工厂。民族手工业历史悠久,主要产品有卡垫、地毯、唐嘎、金银首饰、佛事用品、铁木器、民族服装等,其中藏式地毯、卡垫、氆氇等远销欧美国家。日喀则是后藏农牧产品的集散地和交通中心。新建的年楚河公路大桥长约200米,有公路可通拉萨、青海、阿里、亚东等地,中尼友谊公路过境。主要名胜古迹有扎什伦布寺、那当寺、夏鲁寺等。扎什伦布寺是1447年第一世达赖更登珠巴兴建的,“扎什伦布”意为“吉祥的堆积”。该寺规模宏大,周围城垣长3里,为西藏黄教的四大寺之一,其豪华可与布达拉宫相比。 ☚ 拉萨 昌都 ☛ 日喀则 日喀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藏自治区第二大城。位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与年楚河汇流处。建城已有500多年历史。原为日喀则宗,1960年改县,1986年建市。盛产氆氇、藏靴、地毡,马具等手工业品。名胜古迹别具一格。古城北侧的日喀则宗 (宗,藏语为堡垒、要塞),建于明代,雄踞山颠,有 “小布达拉宫” 之称。扎什伦布寺 (意为吉祥须弥山),建于明代,层叠错落,气势磅礴,为著名黄教寺院之一。还有建于北宋的夏鲁寺。 ☚ 拉萨 喀什 ☛ 日喀则 日喀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藏自治区第二大城市。位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与年楚河汇流处。建城已有500多年历史。原为日喀则宗,1960年改县,1986年建市。盛产氆氇、藏靴、地毡,马具等手工业品。名胜古迹别具一格。古城北侧的日喀则宗 (宗,藏语为堡垒、要塞),建于明代,雄踞山颠,有 “小布达拉宫”之称。扎什伦布寺 (意为吉祥须弥山),建于明代,层叠错落,气势磅礴,为著名宗教寺院之一。还有建于北宋的夏鲁寺。 ☚ 拉萨 喀什 ☛ 日喀则地名藏语音译。意为“土质良好之庄园”。亦称昔孜、桑主则、三竹节寨、夏雄甲姆。相传此庄园旧时属仁布宗管辖,称“昔卡桑珠则”;又传该地最初乃以寺庙为中心逐渐扩大形成,故又有“扎什伦布”之称。历为班禅额尔德尼驻锡地及后藏政、教中心。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日喀则宗。现为日喀则地区行署和日喀则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辖日喀则、南木林、定结、萨迦、拉孜、定日、聂拉木、吉隆、谢通门、昂仁、仲巴、江孜、康马、仁布、亚东、白朗、岗巴、萨噶等十八县。为西藏第二大城市。元卫、藏十三万户之一曲弥万户府即在此地。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出生于日喀则西之兰伦热布谿卡。雍正五年卫藏战争时,后藏军兵败,退守于此。后颇罗鼐又自此率兵经羊八井进攻拉萨。乾隆五十六年(1791),廓尔喀第二次侵藏,当地人民遭洗劫,扎什伦布寺金银财物、佛塔上镶嵌之绿松石、珊瑚等物被抢掠一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