旡读音j·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居豙切,去,未韵。 ❶因饮食过急等而引起的气逆哽塞。《说文·旡部》:“饮食气屰不得息,曰旡。” 上一条: 齌 下一条: 既 旡ㄍㄜˇgě一0671名饮食气逆,难于呼吸。江淮官话。湖北广济。刘赜《广济方言》:「气逆曰~。读如古戹切,上声。」   旡ji94FA 〈文〉饮食时因气逆而哽塞(见《说文解字》)。 旡jì [书] (打嗝儿) hiccup;hiccough 旡(jì)“ ,饮食气屰不得息曰旡。从反欠。凡旡之属皆从旡。 ,古文旡。”(居未切) 徐锴《系传》:“欠,息也。故反欠为不得息。”屰同“逆”。不得息,意思是气不顺。甲骨文有 ,象人跽而口向后张之形,是“旡”之初文。其实甲骨文“欠”字正反无别。大概到了西周中晚期,从反写的欠字与从正写的欠字在词义上有了区别。用反写的欠(即“旡”)表示逆气,形成一个新的会意字。张舜徽云:“旡之言 也,谓气停止喉中不得上下也。凡遇此证,必张口作声乃止。湖湘间称为打格,格即旡之双声语转。”[1] 旡部下有两个属字。如“ ”字下云:“屰恶惊词也。从旡,咼声。读若楚人名多夥。”亦作“旤”。《史记》、《汉书》多借“旤”为“祸”字。 旡 ; (jì)居未切。飲食气屰不得息也。从反欠。 旡 ☚ 川 既 ☛ 00001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