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创口愈合
牙齿拔除后,创口立即为血液所充满,约经15分钟后形成血凝块,2小时后完全凝结。此时牙龈组织逐渐收缩使创口缩小。24小时以后,血凝块即开始机化,有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长入。3~4天后,牙龈上皮从周围向中央生长。7~8天后,牙槽窝内充满肉芽组织。约2周左右创口表面完全被上皮组织所覆盖。此时,牙槽窝骨组织开始生长,1~2月有新骨明显形成,牙槽窝亦长平。约3个月后,牙槽窝方能完全为骨组织所代替。血凝块,可以保护创口、防止感染,也是拔牙创愈合的基础,应注意保护。如创内无血块充盈或血块因受创伤而破坏,则延迟创口的愈合。
拔牙创为骨组织取代的过程中,牙槽骨骨质的改造也很活跃,同时有骨吸收及增生的现象,特别在牙槽嵴及颊侧骨质更为明显。约经两个月以后逐渐稳定。这也是拔牙后,特别是多个牙齿拔除后,牙槽嵴或颊侧容易出现骨尖的原因之一。义齿修复,亦应在拔牙后2个月左右较合适,因此时牙槽骨的改建已逐渐变缓,不致影响义齿修复的效果。
牙槽骨的改建也与功能刺激有关,如连续有多个牙齿缺失而未及时以义齿修复,则骨质将继续吸收,最终牙槽骨几乎可完全被吸收而影响义齿的固位。
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明,拔牙时创伤过大,如用牙挺强力挺出牙齿时牙槽骨支点的创伤较大; 或过分刮治牙槽窝,损伤附丽于骨壁的牙周膜时均能影响创口愈合,迟延愈合时间。
如血块过早脱落,或发生感染而破溃,导致骨面感染,形成干槽症 (局限性牙槽骨髓炎或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炎),则拔牙创需待炎症消退后,由底部逐渐生长肉芽组织而愈合,其时间将明显延迟。
无感染牙齿的根尖折断遗留时,特别是下颌阻生齿的根尖,因位置较深,并不影响拔牙创的愈合。镜下可见遗留的断根被包埋于骨内,根周有牙骨质沉积,牙骨质并可沉积于根之断面上及根管内。数年以后,在X线片上,可见断根或仍处于原位,或稍向外移位,无任何病变发生。但如折断的牙根较长或位置较浅时,如不取出,会影响拔牙创口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