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旗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旗髻

满族妇女发式。绾全发于头顶盘一圆髻,额前不留刘海(短发覆额),发式简便利索。为使头发光滑贴顺,不致零乱松散,有用榆树皮经水浸泡自制胶状物梳理之。常于髻上横插一簪、钗,使之固定兼起装饰作用。因其发式简便易于梳理,民间已婚旗妇家居或劳动时多梳此发式,有事外出或喜庆年节,则改梳两把头。至今,东北农村满族聚居地区之老年妇女,仍有梳此发式者。

旗髻

满族妇女发式。以清代盛行于旗人得名。其式为绾全发于头顶盘一圆髻,以别脑后盘髻之 “汉髻”。因其发式简便,民间凡已婚妇女家居多梳此发式,有事出门或喜庆年节,改梳两把头。至今,东北农村满族聚居区之老妇,仍梳此发式。

旗髻

旗髻

清代满族妇女所戴的假髻。在道光以前,满族妇女梳髻,一般多在髻中插上一个筐架,俗谓 “架子头”。得硕亭《草珠一串》诗:“头名架子太荒唐,脑后双垂一尺长。”诗下自注:“近时妇女以双架插发际,挽发如双角形,曰‘架子头’。”从形象资料上看,这个时期的旗髻,尚未脱离真髻的范畴,体积也不大。咸丰以后,髻式逐渐增高,“双角”也不断扩大,进而发展成一种高如牌楼式的固定饰物,上面不用头发,纯粹以绸缎为之,戴时只要套在头上即可,俗谓“两把头”或称“大拉翘”。

一字头

☚ 苏州罢   两把头 ☛
旗髻

旗髻

也称“两把头” 或 “燕尾叉子头”。是高髻的一种,清朝满族妇女梳用的发式。其发式是先将头发束于脑后,从中央平分成两股,缠绕在扁方物上。梳成横长式的一字发髻。再将余发做成一个燕尾形的扁髻,压在后脖领上。在重要的礼仪场合,宫中后妃贵妇还要在发髻上戴一种缎或纱做成的板状 “扇形”冠,上面缀饰珠宝花钿,这就是所谓的“旗头”或称“宫装”。一般满族妇女在婚礼仪式上也多着此种妆梳。清人吴士鉴在《清宫词》 中有描写云:“凤髻盘云两道齐,珠光钗影护蝤蛴。城中何止高千尺,叉子平分燕尾低。”并注曰: “宫中梳髻,平分两把,谓之叉子头。垂于后者,谓之燕尾。孝钦皇后 (慈禧太后) 时,制成新式,较往时之髻尤高,满洲妇女咸效之。”

一 字 头

☚ 4、发型   大手髻 ☛
000022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