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群易感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群易感性susceptiblity of populatioln

系指某一人群整体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容易感受的程度。此种易感程度与人群中个体的易感性相一致。人群易感性增高易造成某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为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应千方百计降低人群的易感性,主要措施是:加强新生儿的免疫工作,开展某些传染病疫苗的复种工作、监测易感人群的大量迁入并采取相应免疫措施。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某病的易感受程度。与易感者(对某病缺乏特异免疫力,受染后易发病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易感率)成正比。使之增高的因素主要有:新生儿增加,人群免疫力的自然消退、易感人口的迁入、有免疫力者迁出或死亡。使之降低的因素有:计划免疫、疾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人群易感性

自然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容易感受的程度。人群易感性与集体(人群)免疫力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人群易感性高也就是集体免疫力低。人群易感性的高低与人群每个个体的特异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某个人群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的大小,直接反映该人群易感性的高低。人群易感性高,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就小。

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

指一组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中该病易感者人数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称易感率。因年龄影响对传染病的易感性,所以计算易感率常限定在一定的年龄组。如麻疹的易感率指12岁以下的人口中麻疹易感者所占的百分比。新生儿的增加、易感人口的迁入、免疫率的自然减退和病原体的变异,可增加人群易感性。相反,疾病流行后和实施计划免疫可降低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即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受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人群对该病的易感者多,则人群易感性高; 反之,人群易感性低。
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有:
❶新生儿的增加。新生儿在出生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先天性免疫力丧失,对多种传染病都是易感者。因此,一个地区新生儿增加,就是增加了易感者,使该地的人群易感性升高。
❷易感者的输入。某些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流行区,若移入其他地区人口,因新移入的人缺乏免疫力,可使该地区的人群易感性升高。
❸长期无传染源输入。在偏僻的山区或海岛,因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少,长期无某病的传染源输入,因之,也无该病发生,该地区居民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高。如法罗群岛从1781年起多年不发生麻疹,1846年由于传染源输入,76%的人口发病。有感染史者不发病。
❹免疫人口死亡。老年人一般具有某些传染病的免疫力。老年人的死亡,改变了免疫人口与易感人口的比例,相对地使人群易感性提高。
❺有免疫人口免疫力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从病后、隐性感染或人工免疫获得的免疫力都会降低,甚至完全消失,再次成为易感人口,使人群易感性升高。此外,病原体的变异也可使人群对新的病原体型普遍易感,从而增加了人群易感性。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有:
❶预防接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方法。因此,使用简便有效的疫苗,实施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❷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一些免疫力比较巩固的疾病,在流行后由于免疫人口增加,可降低人群易感性。
❸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可降低人群易感性。
一个地区居民对某利病的人群易感性高,则易发生该病流行。中国在1966年以前,麻疹疫苗尚未普遍应用,麻疹在城市中大约2~3年发生一次周期性流行,就是由于新生儿增加,人群易感性增高造成的。
人群易感性的了解方法:
❶询问法。即询问既往发病史、预防接种史等。
❷皮肤试验法。如用稀释的白喉毒素作锡克试验,阳性者即为感染者。此外,结核病的结核菌素试验、布鲁菌病的皮肤试验、黑热病的皮肤试验等都是测定易感者的方法。
❸血清学方法。利用血清学方法测定人群中某病的抗体,从而了解人群对该病的易感程度。常应用于乙型肝炎、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

☚ 母婴传播和垂直传播   外潜伏期 ☛
000145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