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於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曰: “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11),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12),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13)。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14)。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余宗老涂山(15),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於史公云。

【鉴赏】 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明朝桐城人。万历进士,官御史、大理少卿、左佥都御史。因劾宦官魏忠贤,被逮东厂下狱,受酷刑至死。南明弘光帝时追谥为“忠毅”,故谓之左忠毅公。“逸事”指未经传记的零星事迹。方苞写作此文有为乡里先贤立传之意,但又不记其生平,只拾掇一二事迹加以叙述。

从题目看,本文是篇记事散文,但它是因人记事,以事写人,故全篇叙事简洁周密,记人栩栩如生。其特点如下。

一、力避繁冗,简洁周密。刘知几《史通·叙事》说: “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 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方苞所写的左光斗,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记其逸事,一要真实,二要能补史书之缺,丰富人物形象。“事之载也,以蓄意为工”。这就要求作者务须对其人其事斟酌取舍,叙事不枝不蔓,简明清晰。如是,才能使所写之事为人物增添光彩。左光斗视学一段,不仅交代了左公视学的时间、地点、气候特征、视学方式,而且围绕左光斗发现史可法这一中心事件,叙述周密而简洁: (一) 于古寺中发现史可法,生惜才之心,表现左光斗的知人之明,远见卓识; (二) 面试时,“瞿然注视”,爱才之意溢于形色,突出左光斗为国选才的迫切心情; (三) 召入,使拜夫人,誉才之情假诸言辞,显露左光斗得才后之欣喜。这三件事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它们自有起讫,但紧紧围绕左光斗发现史可法这一过程,先后以 “及试”、“召入”连接,顺序井然,一脉贯通。即以入古寺一段为例,也可见作者行文绵密,天衣无缝。左公对伏案而卧的书生,不是凭空起怜惜之意,而是 “阅毕”其文,才“解貂”、“掩户”、“叩之寺僧”。未见其人,即爱其才,而爱才之心又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前因后果,极其自然。“解貂覆生”、“掩户” 照应“风雪严寒”,“叩之寺僧”又照应“古寺”,文理周密,无一废言赘语,难能可贵。

二、不求形似,贵在传神。本文写了两个人物,左光斗和史可法,前者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主角。统观全文,作者没有对他们进行精雕细刻的形象描写,而是运用粗笔勾勒、传神写照的手法,做到不写须眉而须眉毕现。其特点是:(一) 画眼睛。例如写左光斗,我们并不因作者没有描绘人物的高矮、胖瘦、长相和服饰而觉得遗憾。相反,我们从作者集中笔力描写的眼神而得到很大的满足。左光斗的眼神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史可法面试呈卷,左光斗 “瞿然注视”,心惊喜而神情专注,形象地展示出左光斗得才之后的心理活动。第二次,左光斗被陷下狱,身受酷刑,目不可开。史可法冒险探狱,左光斗又气又急,“以指拨眥,目光如炬”,这一传神之笔活画出人物的刚烈性格,表现出不计个人生死、以国事为重、爱护贤才的可贵精神。真可谓作者不加一字而精神尽传。(二)抓细节。作者注重细节的真实和生动,写一鳞半爪而形神毕肖。左光斗在狱中,“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这里的细节描写有声有色、意态丰富。“面额焦烂、筋骨尽脱”足见其受刑之重; “公辨其声”说明他神智清楚,同时也可见两人友谊之深。“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反映其激烈的感情、刚强的性格以及在又气又急之下进发出的对于史可法的关切和爱护。“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前文交代目不可开、行动艰难,这里用一“摸”字,照应绵密。“作投击势”是做了一个投击的动作,并非真的投击,似怒实爱。作者不加任何评论而以细节表现,神情宛然。(三) 写语言。言者心之声也。散文写人物语言常用在画龙点睛处。“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请看左光斗在狱中的一段话: “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虽是厉声责斥,但有理有情,句句是呵叱,字字是关切。刚肠赤心,明如烈火。左光斗身处绝境,忧国之心不灭,爱才之情不减。一个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生死的崇高形象巍然卓立。

三、有主有宾,烘托辉映。这篇散文的两个人物,左为主,史为宾。“烘宾”是为了 “托主”。写史可法冒险探狱,烘托左光斗待之情重; 写史可法勤于国事,辉映左光斗影响深远。因此,从篇幅上看,虽然写史可法的文字多于左光斗,但决没有轻重倒置之感。这是因为作者的笔意十分明确,落笔于史可法,而归意于左光斗。如史可法勤于国事一段: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这段描写,几乎全是写史可法勤于国事,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精神,最后才以“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点睛,使史可法这些行为映照着左光斗的光辉。而当初左光斗所说的 “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的预言于此也得到证明。一个知人善任,远见卓识; 一个不负所托,堪当重任。两个形象交相辉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收水流花放、云行月移的艺术效果。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本文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是清代桐城文派创始人方苞的代表作之一。从题目看,这是一篇逸事体记人散文。此类散文的写人,不同于小说、戏剧可在情节中刻划人物,一般都是通过描述,写出人物的生平事迹。但本文却没有简单或全面地叙述左光斗的身世经历,而是概括地选择了他一生中极富表现力的几个精采片断,加以细致具体地刻画。着墨虽不多,人物却栩栩如生,因而本文可说是方苞继承《史记》描写人物的优良传统,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好作品。

左忠毅公的一生事迹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当是弹劾魏忠贤,后遭报复,受冤下狱,最后惨死狱中这件事了,但此事已家喻户晓,署入正史,本文就避免重复,去选择、提炼那些散“逸”而没有流传的事迹叙写。全文有五个自然段,第一、二两段,分别写了左光斗的两件逸事。三、四两段写左光斗的学生史可法,陪衬左光斗,最后一段补说逸事的由来。

第一段,写了左光斗慧眼识英才。开首第一句话先交代这段逸事的来源,增强文章的可信性。接着就简洁地叙写了左光斗发现、赏识并提携史可法的经过。这段逸事,作者分三层写:在视学京畿时,左光斗冒着风雪严寒,微服出访中发现了史可法这个人才;以后在考场上毅然对史“面署第一”,为国家选拔人才;又格外亲近地召见,当面赞扬,表现出极度的爱才心。这段逸事写出了左光斗的“忠”,作者着重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并通过典型的细节刻划来塑造人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风雪严寒中,左光斗微服出行到一古寺,发现史可法的文章草稿,“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这“阅、解、覆、掩”四个连续的动作,显露出左公内心是何等喜悦和钟爱。接着“叩之寺僧”,一个“叩”字,写出了左公求才的心情是多么急迫。廷试时小吏呼唤史可法的名字,左公“瞿然注视”,这“瞿然”二字,表现了左光斗全神贯注的神态,写出了他对史可法刮目相看,倚重甚深的心情。随即“面署第一”,并“召入”,“拜”见师母,显出特别的器重。左光斗善于识才的非凡眼力,为国选才的远见卓识,就在这些极富代表性的动作中得到了生动、细腻的刻画。那么左公为何特别器重史可法呢?作者让人物说话:“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一语破的,原来左公是视史为自己的接班人。作者用笔极为简炼,只此一语,既表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表达了左对史的期望,同时也赋予了左光斗选拔人才是为社稷的思想意义。

接着作者写左光斗的第二件逸事。这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用浓笔重彩写左被诬后,身陷囹圄,惨遭酷刑,而锄奸救国的志向却更加坚定,自己生命危在旦夕,却全然不顾,还对史可法进行以国事为重,重义轻生的教诲,并付以重任,表现了他不计个人荣辱存亡的可贵品质。这段描写使左光斗的形象光彩照人,可文章却从史可法写起,极为巧妙。作者先写出史可法为探视老师所作的一系列努力,写出史对老师的深情。这些笔墨看似在写史可法报恩,实际上暗中显示了左光斗昔日对史的恩重如山。有了以前左待史如子女,才会有今日史视左为父执。有了史的冒死探监,下文才能具体真实地刻划出左光斗的肖像、动作、声音。可见作者在记左忠毅公逸事的文章中不惜笔墨写史可法,是独具匠心的。作者写史可法眼中的左光斗时,进行了肖像刻划,受过“炮烙之刑”的左公“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受尽酷刑,仍坚不倒下,一个“倚”字突现出左光斗那种一息尚存,决不屈服的刚强精神。肖像描写仅此几句,却是十分入神。更令人惊叹的是下面的动作:当“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时,“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斥门生,而且“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能辨声,说明神志清楚;目不可开,点明受刑之重;奋臂、拨眦、怒斥、摸械作投击势,这一系列动作,充分显示出左公的刚烈性格。如此剧烈的行动,竟出之于一个重残之人,真令人惊叹。一个垂危之人,气息奄奄竟能勃然大怒,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这种表面上超乎常人想象的描写,正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左光斗身残志坚的刚毅品格。这里最传神的是“目光如炬”四字,它是对“逆阉”的仇恨之光,也是对门生的殷切之光,左光斗的爱国思想感情全都燃烧在这目光里了。这种既经济又传神、既准确又非凡的描写手法,使得左忠毅公形象极为动人。

为了鲜明地突出人物的思想品格,作者还嫌不够,又绘声绘色地写出左光斗的怒喝,再一次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这狱中训斥史可法的一席话,慷慨激昂、字字千金,感情复杂而又真挚动人,极其集中地表现了左公的高尚情操。他怒斥史为庸奴,是告诫史要认清厂狱乃危险之地;在自己深深忧虑国家之际,年轻人却“轻身而昧大义”,不知所负责任的重大,这岂不令人恼恨,而这恼恨分明是老师对学生的既严又爱之情;“天下事谁可支拄者?”照应了上文“他日继吾志事”句,表明已将锄奸救国的重任委托给了学生;最后下逐客令,促使史可法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果断地斩断了史的脉脉温情。这段话充满了对门生的挚爱、关怀和期望,充分表现了左公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一心为国的刚肠赤心。整段话字字如铁,生气凛然,有声有色,维妙维肖。我们数百年后读之仍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足见方苞文笔之精妙。达到了如此效果,作者还要加一笔,用史可法这个英雄人物在左的怒斥下竟噤若寒蝉来反衬出左的威严,并又写探监后史常流着泪告诉别人“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通过史可法之口,道出对左光斗的最恰当的颂扬,为左的形象、性格再加一点睛之笔。

文章的第三、四两段,写史可法在军中如何忠于职守,带兵期间还常到老师府上看望师母的情况。虽然是集中写史可法,其实还是在衬托左公。虽然老师左光斗被迫害惨死在狱中,但有了学生的继承,老师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作者写史可法忠心报国,勤于职守,有冰霜似的节操,有对老师永世不忘的深情,可见史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一切说明了左对史的选拔是独具慧眼的,昔日恩师的言传身教已在门生身上开花结果。作者自如地运用侧面烘托配合正面描写,越描写史,越辉映出左,取得了左、史两人的爱国精神相得益彰的效果。

文章第五段用一句话结束全文,与开头照应,说明本文所记逸事是“亲得之于史公”,进一步言明文章的可信性。

作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基者的方苞,曾提出核心理论“义法”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方望溪先生全集、又书货殖列传后》)《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基本上体现了方苞自己的理论。“言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方苞生逢清初,深受全国人民抗清运动的影响,对前辈的孤忠大节甚为景慕,因而能在文字狱盛行之时写出这篇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的作品。“言有序”,就是要讲究形式,本文选材精当,中心突出,叙事生动,结构井然,人物鲜明,语言简洁,首尾照应,紧扣题目,有着高度的艺术技巧,不愧是桐城散文的优秀作品。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 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 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 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 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 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 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訾,目光如 炬,怒曰:“庸奴! 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 矣! 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 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 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 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11),则番代(12)。每寒夜起立,振衣裳, 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 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13),拜夫人 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14),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 公云。

【注释】①先君子:作者称其已去世的父亲方仲舒。②视学京畿:负责京城 及其所辖地区的学政。京畿,指京城所辖地区。③庑(wǔ)下:厢房里。④史公可 法:即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崇祯元年进 士,南明时任兵部尚书大学士,镇守扬州,城破,殉难。⑤瞿然:惊奇地注视。⑥厂 狱:明代东厂所设的监狱。东厂是明代特务机构,由亲信太监掌管。⑦炮烙:用烧 红的铁烙烤犯人的酷刑。⑧镵(chán):一种类似于铲子的工具。⑨张献忠:延安 府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在四川成都即帝位,建立大西政权,改元大顺。清 顺治三年战死。蕲(qí):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潜:今安徽潜山。桐:今 安徽桐城。⑩凤庐道:统辖凤阳府、庐州府的道员。檄:用于讨伐或征召的文书。 (11)漏鼓移:指过了一个更次。漏,计时的漏壶。鼓,军中报时的更鼓。(12)番代:轮 番替换。(13)太公、太母:指左光斗父母。(14)宗老:同宗中的长辈。涂山:方苞族祖 父方文,字尔止,号涂山,明遗民。

【鉴赏】左忠毅公,名光斗,字遗直,安徽桐城人。万历进士,官至右佥 都御史。天启四年,因上疏弹劾权阉魏忠贤,被诬下狱,备受酷刑,死于狱 中。崇祯时追谥为“忠毅”。本文记述左光斗与魏忠贤斗争的遗闻,着重 写了两件事:一是选拔人才,二是教训后辈,表现了左光斗的爱国精神。 本文体现了方苞古文创作“言有序,言有物”的严谨“义法”的特点,“辞无 芜累”,语言简练雅洁,构思精巧。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左光斗,却以史可法作为陪衬。写史可法的严于 治兵,表现了左光斗有识人之慧;写史可法狱中探师,被训而出,表现了左 光斗一心为国的忠烈;写史可法礼敬左光斗家属,表现了左光斗的待之情 深。正是左光斗的高大光辉形象,史可法才有“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 的精神。从作者的选材角度来看,把史可法置于个人从属和接受教育的 地位,而让左光斗的形象始终居于高屋建瓴之势。

本文的选材十分典型,每一处描写都不是多余的。风雪寒冬入古寺, 左光斗初遇史可法,史可法才高,左光斗对他十分爱惜,“解貂覆生,为掩 户”;考试时“面署第一”,正是有察访作基础;召至后堂,当着夫人的面宣 称:“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可见左光斗爱才之真切。史可法不惜重 金,乔装打扮,冒着生命危险入监拜见恩师,“抱公膝而呜咽”,表现出对恩 师的深厚情谊;左光斗深受酷刑,从“奋臂以指拨眥”,可见酷刑惨死,又突 出左的坚强不屈;“扑杀”的细节,表现出左光斗对史可法的无限期待,以 致史慨叹:“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史可法在军中的表现,体现了他 承续师志,可见左光斗的影响之深;史可法“必躬造左公第”,则流露了他 对左光斗的真挚情感。

本文的细节描写值得称道。如第一段,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左光斗 的爱才之心、惜才之意,“解貂”是怕史可法在“风雪严寒”的天气里受寒; “掩户”是小心翼翼,怕吵醒“伏案卧”的史可法。狱中的细节描写也格外 动人。“面额焦烂、筋骨尽脱”足见左光斗受刑之重;“奋臂拨訾,目光如 炬”,深切地表现了左光斗对史可法的关切和爱护。

文章的语言描写亦极简练传神。人物的言语不多,但一旦出口,足 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如左光斗说:“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 惟此生耳!”仅一句话就把左光斗的识才之见、爱才之心、遇才之喜的情 感充分地表现出来。左光斗在狱中训徒的那一番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的言语,更展现了左光斗的以国事为重、重义轻生、刚强不屈的可贵品 质。史可法说的“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也可见史可法对恩师的 敬仰,并受到的影响。
 

邢维舒,汤克勤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456-458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