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域系统luyou diyu xitong
又称游憩地域系统、旅游客体系统。它是具有旅游功能的区域结构系列的总称,内容涉及供给系统中的旅游地域各层次。其基本地学特征是:
❶空间性,即具有相应的空间吸引范围和明确的界线。
❷实体性,它是一系列具备旅游对象和旅游设施的地域综合体。
❸层次性,即构成几个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旅游地域层次,其中高层次的游憩地域制约着低层次的游憩地域,低层次的游憩地域是高层次游憩地域的组成部分。
❹主导性,即旅游地域结构系统中的每一层次与全方位的相邻各层次之间存在着旅游主体功能的差异。换言之,就是旅游地域结构系统中的各游憩地域都有自己的主体功能和优势,使之成为与周围风景地域相竞争的独特旅游空间。
❺综合性,指构成系统的事象多类别、多功能、多领域。如从功能而言,有供给和需求范畴、服务性行业与生产性行业之分;从类别划分有自然景观系统和人文景观系统;从涉及的领域来说,可包括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和自然等方面。总之,旅游地域系统是具有系统特征的旅游带、区、线、点系列综合体。
旅游地域系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中叶以前。如美国学者克劳逊曾将休憩娱乐地域分为:利用者趋向型、资源基础型和中间型三大结构类型,概括地分析了各类型的区位倾向、活动类别、利用时间、地域的合理规模和管理结构等。但真正明确提出旅游地域系统概念的是苏联学者科特梁罗夫,他在1978年出版的《休憩与旅游地理》一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问题,并对游憩用地进行了区划和评价。之后,苏联科学院地理所及七所大专院校又合编了《苏联游憩系统地理》,该书详细地论述了苏联游憩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职能和地域组织;并以此为准绳,将苏联国土划分为4个游憩地带和20个旅游区。我国学者近年也在旅游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旅游地域的独特职能,旅游地域的资源数量、规模、性质和特色,旅游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条件,各游憩地域内旅游中心的分布格局,旅游地域的设施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对旅游地域系统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