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方振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方振武1885—1941

安徽寿县人
曾任国民革命联军援陕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济南卫戍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抗日救国军总指挥,民众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等职。著有《村庄连环保垒自卫战》。
原名:方运策
字:叔平

方振武1885—1941

字叔平,安徽寿县人。早年于安庆武备学堂毕业,曾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任奉系张宗昌部师长。1926年所部转隶冯玉祥的国民军,后改属蒋介石指挥的国民革命军,曾任第十一路军总指挥,第四军团总指挥,陆军第四十五师师长,第六路军总指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北平政治分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济南卫戍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1929年参与反蒋军事活动,后被扣禁,1931年获释。1933年2月在晋南成立抗日救国军,整军北上张家口。是年5月,与冯玉祥、吉鸿昌建立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总司令,抗击日本侵略军。同年8月,因冯玉祥卸职,方、吉等将该军改称抗日讨贼军,后在蒋、日、伪三方夹击下失败。抗战初期,在桂林从事抗战活动。后为蒋所迫,出走香港。1941年日军进犯香港,方于逃难时遇害。

方振武

纪念方振武将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委员会文史
资料委员会编印1985年10月版181页
纪念方振武将军
一位同我党风雨同舟的挚友:回忆方振武将军
方振武将军家世和青少年时代片断
方振武将军旧事录(附方振武简介)
史钧杰
廖运周
方心铭
李席儒口述
侯鸿绪整理
安徽日报1985年11月10日
安徽日报1985年11月10日
安徽日报1985年11月12日
人物1984年1期
方振武被害真相
方振武将军赴张垣抗战史实考
方振武(1885-1941)
方振武(1885-1941)
方振武(国民军系)
一九三三年方振武抗日反蒋的活动
抗日爱国将领方振武将军
方振武生平
我所知道的方振武
方振武
方振武
方振武
刘熙众
侯鸿绪
贾逸君
张敏孝
徐景星等
胡锡畴
傅华昌
阮玄武
苏友文
厂 民
蒋叔良
余牧人
纵横1985年1期
文史通讯1985年3期
中华民国名人传(上册)军事第3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43页
北洋军阀史稿第394页
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第66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第211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第1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第99页
当代中国人物志第53页
党国伟人轶事第98页
党国名人传第152页

方振武

方振武将军三次遇难记
民国人物小传:方振武
我所知道的方振武
方振武(1885—1941)
方振武被害真相
方振武(1885—1941)
侯鸿绪
刘绍唐主编
阮玄武
刘学良
刘熙众
廖盖隆等主编
名人传记1987年1期
*传记文学1987年51卷3期
*传记文学1998年72卷3期
中国抗日阵亡将士传第266页
名人之死(二)第184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87页

方振武1882——1941

字叔平,安徽壽縣人,1882年(清光緒八年) 生。畢業於安慶武備練軍學堂。曾在安徽新軍中任隊官。1907年因參加徐錫麟刺恩銘案被通輯。1911年任上海光復軍營長。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第一軍北伐前哨司令。1913年二次革命時,任輜重營營長,失敗後逃亡日本,入浩然學校。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1918年任廣東護法政府海軍陸戰隊營長、大隊長。1920年參加廣東政府北伐。1921年失敗後至上海閒居。 1925年任張宗昌直魯聯軍别動支隊司令,未幾,改任先遣梯隊司令,旋任補充旅旅長,第二十四師師長。1926年1月,通電脱離張宗昌,與國民軍合作,在肥城起事,改稱國民軍第五軍,自任軍長。後又任直魯豫邊隊“剿匪”司令。及國民軍失敗退守南口,方隨行察哈爾,任口北鎮守使; 9月任國民軍援陝副總指揮,兼第一路司令。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三方面軍總司令; 同年底,率部投蔣介石之第一集團軍,任第四軍團總指揮。1928年底,任第四十五師師長。1929年任“討逆軍”第六路總指揮; 同年3月,任中國國國民黨第三届中央執行委員; 5月代理安徽省主席; 9月被蔣介石扣留南京。1930年10月,被國民黨中常會開除黨籍一年。1931年10月獲釋,恢復黨籍; 12月參加國民黨第四届一中全會,並任國民政府委員。1933年1月,參加察北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及北路前敵總指揮,失敗後避居香港。1938年3月,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第三次臨會大會選為中央委員。1941年12月,日軍進攻香港,在逃難途中遇害。年59歲。

方振武1885—1941

字叔平,安徽寿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总指挥、安徽省政府主席。1933年与冯玉祥、吉鸿昌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抗战时期,曾在桂林参加抗战工作,后出走香港,1941年日军进攻香港时,在逃难途中遇害。

方振武1885~1941

国民党军将领。字叔平,安徽寿州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同盟会会员。第一次护法战争时期,曾被孙中山任命为海军陆战队司令。失败后,脱离孙中山,曾任直鲁联军师长。1926年,率部加入冯玉祥部队,任国民军第5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救亡。1933年5月赴张家口与冯玉祥、吉鸿昌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总指挥,指挥收复多伦。后与吉鸿昌组织“抗日讨贼军”反蒋抗日。失败后,流亡国外。1941年,在赴内地途中被暗杀。

方振武

方振武1885~1941

字叔平,又名运策。早年毕业于安徽武备学堂。1908年参加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被捕,后出狱。1911年参加光复南京之役,1913年参加讨袁战争,失败后流亡日本。1921年随孙中山北伐,任大队长,率部入皖,旋因陈炯明叛乱,北伐失败,遂去沪。1924年投张宗昌部,翌年任第二十四师师长。1926年率部加入冯玉祥国民军,任第五军军长、国民军援陕副总指挥。1927年接受武汉政府改编,先后任第九方面军总司令、第一集团第四军团总指挥等职。1929年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因反蒋介石而遭囚禁,1931年获释。1933年与冯玉祥、吉鸿昌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总司令,在察东抗击日军。后在日军和蒋军的联合进攻下失败,被迫出走香港、英国、意大利等地。1941年从香港回内地参加抗日,在广东中山境内被暗杀。

☚ 鲍刚   石寅生 ☛
方振武

方振武1885—1941

字叔平,又名运策。寿县人。青年时,入安庆武备陆军学堂。毕业后入伍,并加入同盟会。1908年参加熊成基领导的安庆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被捕入狱。1911年,在革命军光复南京的战斗中英勇作战,立下战功。1913年随黄兴讨袁,进军江苏。讨袁失败后,东渡日本,入尚武陆军学校。次年加入了中华革命党。1917年回到广州被委任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军陆战队司令。1921年秋,随孙中山北伐,任北伐军大队长,1926年初加入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国民军,任第五军军长。1927年以后,脱离冯玉祥,改隶蒋介石指挥,先后任第九方面军总司令、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总指挥等职。1929年5月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同年因反蒋被软禁,1931年获释。1933年与冯玉祥、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成了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北路前敌总司令。后在日蒋联合进攻下失败,被迫出走香港。1941年从香港返回内地参加抗日工作,于广东省中山县境内,被人暗杀。

☚ 王玉璋   蔡晓舟 ☛

方振武1885—1941

字叔平,安徽寿县人。安徽武备学堂毕业,曾在安徽新军中任教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法战争。1926年任冯玉祥国民军第五军军长、第五军军团长等职。后改属蒋介石指挥,任第四军团总指挥。1929年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委员,安徽省主席。同年9月因反蒋被扣留于南京,1931年获释。1933年5月与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副总指挥,抗击日本侵略军。失败后。避居香港。1941年12月从香港返回内地途中,被国民党杀害。

方振武

方振武

原名远策,字叔平,安徽寿县人,1885年出生于一个乡村塾师家庭。成年后投奔新军,任队官、连长。后入安庆武备学堂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参加安庆熊成基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参加由上海革命党人和江浙苏军政府组成的沪浙联军,任上海光复军营长,参加光复南京之战,后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军北伐前哨司令。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任辎重营营长,率部在徐州与袁军激战。讨袁失败后赴日本,入李烈钧主办的 “浩然庐”学习军事。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旋回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17年7月任护法军政府海军陆战队营长、大队长,参加北伐。孙中山去世后,投奔山东军阀张宗昌,并任直鲁联军别动支队司令,参加苏浙战争,后因战功升任补充旅旅长、第二十四师师长。1926年1月脱离张宗昌,投奔冯玉祥国民军,并任国民军第五军军长兼直鲁豫边防剿匪司令,后改任口北镇守使兼东路军军长,与奉系、直系、晋系军阀作战。同年9月,冯玉祥在绥远五原誓师响应北伐,任国民联军第二军军长兼援陕前敌总指挥、援陕第一路司令,率军解西安之围。1927年4月国民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第三方面军总指挥,率部进军郑州。同年6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旋改任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总指挥,9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讨逆军北路军总指挥,率部进攻武汉,讨伐唐生智。1928年2月7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并任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军团长,参加第二次北伐。5月攻占济南,任济南卫戍司令。1929年军队编遣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五师师长,又任讨逆军第六路军总指挥,奉命讨伐桂系,但并未真正出战。同年3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4月1日任津浦路北段警备司令。5月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兼第六路军总指挥。期间与韩复榘、石友三等人谋划反蒋,9月在南京参加会议时被捕,关押在汤山陆军监狱。1930年11月在三届四中全会上被开除党籍。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野,出狱并恢复党籍。1931年12月28日任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并当选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冯玉祥、吉鸿昌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闻讯潜赴山西,拉起旧部两个师组织抗日救国军,任总指挥,并宣布加入冯玉祥的同盟军,5月率军抵达张家口,任北路前敌总司令,7月收复多伦,8月代理同盟军总司令,10月被南京国民政府免职并被开除党籍。同盟军失败后,潜赴天津、香港,后流亡英国、意大利。1936年在巴黎发起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同盟”,宣传团结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因无兵权而赴香港寓居。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后,返回广东,途中被害而死。著有《中国国民经济的改造与建设》《余之中国观》《战后中国》《职业民主政治之方案》《振武言论集》等。

☚ 方觉慧   方策 ☛
000024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