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戏 新城戏20世纪60年代以满族曲艺八角鼓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一个新戏曲剧种。因产生于清代新城府治的吉林扶余县而得名。主要腔调除原八角鼓中的〔靠山调〕、〔太平年〕、〔拣菊花〕、〔四句板〕外,还有原板、慢板等板式,是板腔体与联曲体结合的音乐唱腔体制,音乐唱腔委婉动听,清越明快,长于抒情。剧目有《战风沙》、《箭帕缘》、《小女婿》、《刘三姐》等。 ☚ 龙江剧 唱剧 ☛ 新城戏满族戏曲,流行于扶余县。1959年,吉林省扶余县党政部门决定以八角鼓乐曲为基调,创建本县地方剧种。第一个实验剧目《箭帕缘》首演成功。嗣后,编演了《东海人鱼》、《斗县官》、《刘三姐》、《梁山伯与祝英台》及现代戏《杨立贝告状》、《江姐》、《战风沙》等,使剧种渐趋成熟。其音乐以八角鼓为基础,吸收满族民间音乐 (满族民歌、太平鼓等),以板式变化体为主兼用曲牌。板式有由八角鼓 〔四句板〕、〔靠山调〕发展出的 〔原板〕等十几种,曲牌有〔太平年〕等二十几种。行当以生 (小生、老生)、旦(青衣、花旦)、丑(文丑)为主,长于表现悲欢离合情节及轻松喜悦故事。1963年后,编演了一些多行当的正剧及文武兼重的剧目。其表演取京、评剧的唱、念、做、打,兼收满族舞蹈,体现满族戏曲的歌舞特色。念白分韵白与散白两种,现代戏一律运用散白。具有满族特色的剧目有《红罗女》、《绣花女》等。主要演艺人员有赵少华、胡静云、张来仁、赵彩霞、徐达音、杨新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