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斯密的二元价值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斯密的二元价值论 斯密的二元价值论指业当·斯密论述价值时自相矛盾的、科学与错误两种成分并存的见解。一方面,他认为决定价值的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功; 另一方面,他又宣称这一原理只适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不再由劳动决定,而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斯密从其社会分工理论出发,正确地推论出:“劳动是价值的真实源泉和尺度。”但在价值由何种劳动决定的问题上,他的论述是混乱的。他时而从商品交换过程中所表现的劳动量的关系,来说明一个商品所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时而又从劳动分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商品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着“商品的真实价格”。实际上,“购买到的劳动”讲的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交换价值,“耗费的劳动”讲的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价值,但斯密并未自觉地从理论上将价值与交换价值加以明确的区分,并且时常将二者混同起来。他是在交换价值的形式下论述商品价值的。在“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的关系上,斯密始终认为前者决定着后者。但在他看来,“商品的真实价格”在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内容: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劳动的全部生产物都属于劳动者自己,“商品的真实价格”唯一地由耗费的劳动构成,这时耗费的劳动与购买到的劳动即“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在量上是一致的,因此,耗费的劳动量是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唯一因素;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属于劳动者,而要与资本家和上地所有者共分,这样,购买到的劳动与耗费的劳动在量上不再相等,“商品的真实价格”不再只由耗费的劳动构成,而是由“三种收入”即工资、利润和地租所构成。这时,尽管“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仍然取决于“商品的真实价格”,但斯密已从科学的耗费劳动决定价值论退到了与之相矛盾的“三种收入构成价值论”,从而形成了他的二元论的价值学说。 ☚ 斯密的分工和交换学说 斯密教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