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斜拉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斜拉桥介于梁桥与悬索桥之间的一种空间体系的组合桥。20世纪50年代问世的高次超静定结构的现代桥梁,必须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和数据处理。70年代初,随着中国电子计算的引进和发展,四川省开始进行斜拉桥科研试验,编制出专用电算程序,1975年2月在云阳县云安镇的汤溪河上建成国内第一座试验桥。西南公路科技情报网曾在现场召开技术交流会,引起省内外众多专家的关注。实践证明,斜拉桥受力合理,适应性强,轻型美观,建桥速度快,不受洪水和通航影响,是跨越深沟峡谷的主要桥型之一。 斜拉桥桥面体系受压、支承体系受拉的桥梁。1980年,村濑佐太美《藤桥考》文中称,古代藤桥可称得上原始斜拉桥。1867年建成新加坡Gavengh桥,1874年建成伦敦Albert桥,1883年建成美国布鲁克林桥,具有斜拉桥相似桥形。1938年,狄辛格总结悬索桥受力体系,提出悬索支承与拉索相结合体系,并设计梅尔海姆桥,跨径91m+315m+91m,虽未付诸实施,但开阔了思路。1956年,瑞典建成的Strömsund桥,跨径74.7m+182m+74.7m,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1座斜拉桥。1957年,德国建成特奥尔·霍伊斯(Theodor Heuss)桥,跨径108m+260m+108m;1959年,又建成塞菲林斯(Severvin)桥,不对称的双跨斜拉桥,跨径302m。1962年,委内瑞拉建成马拉开波桥,跨径135m,系第1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1967年,德国建成Friedrich-Ebert桥,跨径280m。1969年,德国建成Knie桥,跨径320m。1970年,德国建成Duisbury-Neuenkamp桥,跨径350m。1975年,法国建成Saint-Nazaire桥,跨径404m。1975年,中国在四川省云阳建成第1座斜拉桥,跨径76m。1977年,法国建成Brotonne桥,跨径320m。1978年,美国建成P-K桥,跨径299m。1980年,中国上海建成泖港斜拉桥,跨径200m。1982年,中国在山东省建成黄河桥,跨径220m。1984年,西班牙建成Luua桥,跨径101.75m+440m+106.88m。1986年,加拿大建成Annacis桥,跨径465m。1988年,中国重庆建成石门桥,跨径230m+220m。1988年,美国建成Dame Point桥,跨径396m。1991年,中国上海南浦大桥建成,跨径423m。1991年,挪威建成Skarnundet桥,桥长1010m,跨径20m+27m×3+109m+530m+109m+27m×3+80m。1993年,中国上海建成杨浦大桥,跨径602m。2001年,中国南京长江二桥南汊桥,跨径628m。1995年,法国Normandy桥,跨径856m。1999年,日本Tatara桥,跨径890m。 斜拉桥由主梁、斜拉索和塔架组成的桥。利用固定在塔架的高强度缆索斜拉着由塔架向两侧悬臂伸出的主梁,斜拉索代替中间桥墩。用于大跨度桥梁。 斜拉桥 斜拉桥cable stayed bridge又称“斜张桥”。组合式桥梁之一。以通过或固定于索塔并锚固于主梁的斜向拉索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从索塔上伸出并悬吊起主梁的斜向拉索起着对主梁的弹性支承作用,主梁如多跨弹性支承的连续梁,从而显著增大了桥梁的跨越能力,同时减少了桥墩与基础的工程量。对于预应力混凝土主梁来说,斜拉索的水平分力还对混凝土梁起轴向预压力作用,这对主梁的受力有利。与其他大跨径桥梁相比,其钢材和混凝土用量均比较节省,且便于采用悬臂法施工。1975年在四川省云阳县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公路斜拉桥,近30年来有了很大发展,南京长江二桥,主跨径628m,标志着中国斜拉桥建设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板拉桥 斜交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