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斑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斑马bānmǎ哺乳动物,像马,全身毛白色或淡黄色,有黑色条纹相间。产在非洲,是著名的观赏动物。 斑马bān mǎ一种像马的动物,毛淡黄色和白色条纹相间。斑马的名称有两类: 一类产生于13—15世纪,一类产生于19—20世纪。前一类名称多为音译或音义兼译,如“福鹿”、“花福鹿”、“花福禄”等。“福鹿”、“福禄”为索马里语faro(斑马)的音译。后一类有意译的,也有音译的。意译的名称如 “花驴”、“花兽”、“斑驴”、“班驴”、“花马”、 “花条马”、“花纹马”,等等。音译的名称如“芝不拉”、“之不拉”等。1876年傅兰雅辑《格致略论》里,称斑马为“虎斑马”:“第三等为马驴,如第十六图。又有虎斑马,如第十七图,此等兽蹄独块不分,故在平原之地能任驰驱。”这大概是因为斑马身上有虎一样的条纹。到了20世纪初,“斑马”一词开始出现,如1901年 《醇亲王使德日记》:“午后,同张、荫两侍郎,李提督希德等往观柏林兽园。园方广不止一方英里,走兽如虎、豹、犀……斑马等。”此后的例子,如1915年《袖珍英汉辞林》:“Zebra,n.(动)斑驴,斑马,花纹马。”1927年武术尔科特《英文世界地理·引言》:“zebra,斑马。” 斑马zebra哺乳纲,奇蹄目,马科。全身有黑色与黄色相间的斑条。肩高约1.2~1.6 m。鬣毛刚硬,尾毛少。四肢仅第三趾发达,趾端有蹄。常群栖于草原和平原上,奔跑迅速。草食性。共有3种: 斑马 斑马 斑马banmaEquus zebra脊椎动物,哺乳纲,奇蹄目,马科。产于南非和西南非的山地。一般毛呈淡黄色,体有黑色斑纹,臀和股部斑纹较宽。体侧斑纹不达腹下面。鬣毛刚硬。喜群栖。肩高1.2~1.3米,能与马和驴杂交,杂种可供役用;另种细纹斑马(E.grevyi),体大,耳长,顶圆。臀部纹较多而细,分布于东非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一带;与斑马等高的草原斑马(E.guagga),产于南非和东南非。耳廓较短,有的体呈褐色,或全身有黑色斑纹,或后部无斑纹。全身有斑纹者,其后部粗条纹之间夹有浅色细纹。区别于斑马和草原斑马的主要特点是后者体侧斑纹延伸至腹下面。 图 44 5斑马 ☚ 骡 犀 ☛ 斑马 斑马Banma奇蹄目马科动物。体型与驴相似,第三趾发达成蹄状,其余各趾均退化。耳朵长,尾巴短。全身具有黑白相间的斑纹,在阳光和月光的照射下能起到分散体型轮廓的保护作用,使其不易被天敌发现。主要生活在非洲的稀树草原地带,性喜群居,常几十只或上百只生活在一起,由一匹身体健壮的斑马作首领。若遇紧急情况,往往嘶鸣报警。也常常与角马、羚羊和鸵鸟共同生活在一个地方,彼此关照。善于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以此来躲避敌害。其主要天敌是狮子、猎犬和鬣狗等。 根据身体上的斑纹,斑马可分为三种,即细纹斑马(Egueis guagga)、普通斑马(Eguus burchelli)和山斑马(Eguus zebra)。细纹斑马体型较大,身上的条纹细密。普通斑马身上的条纹较为宽大,一直延伸到腹部,左右两边大致相连,犹如一条条腰带一样。山斑马的条纹也较宽,但黑色条纹到腹侧便消失了,左右两边大致相连,腹面呈白色。目前,在我国各大动物园中展出的斑马绝大多数是普通斑马。 ☚ 象 马 ☛ 斑马zebr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