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明时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明时代 文明时代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使用的一个术语。指野蛮时代之后的人类社会发展时期,以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为始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中援用此语并增其含义,指随着劳动分工与生产领域的扩大,出现真正工业与艺术的时期。恩格斯还指出,古代和近代的文明有三个特点: 一、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的动力; 发财致富是文明时代的惟一目的。二、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是文明时代的基础,所以文明社会的全部发展都是在经常的矛盾中进行的。三、实行习惯性的伪善是文明时代的统治手段。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改变这个倾向。现代学者认为文明的产生至少有下列标志: 首先要求人口大量增加,有若干有5000居民的城镇或集镇,这能说明生产规模和经济水平; 其次是将人口划分成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或划分为贵族、平民、奴隶,它表明社会分工发生和阶级的出现; 再次是有文字或书面语言,它表明有较复杂的经济统计、行政管理及文化生活存在;最后是有纪念性的建筑遗迹和仪典中心,表明国王、祭司等的存在。国家是文明时代的总概括。照此标准,约3500年前,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已进入文明时代,中国、印度和欧洲克里特文明比上述地区约晚千余年,美洲文明的发生更晚些。 ☚ 野蛮时代 氏族 ☛ 文明时代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一个术语。是以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而确定的人类社会继蒙昧、野蛮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它是人类劳动分工和生产领域扩大,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包括古代奴隶制、中世纪农奴制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三大时期。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沿用了这个历史分期法,指出文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以分工和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成了支配人们经济生活的统治形式,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是文明的基础,卑劣的贪欲是文明的动力,对个人财富的追逐是文明的目标,习惯性的伪善是文明的统治手段,国家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存在着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等等。文明时代至今虽只几千年。但生产力的发展却取得了超越过去一切时代的惊人的成就,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从根本上摆脱了蒙昧、野蛮状态。然而,整个文明时代又把前两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公正、友爱、民主等社会美德抛弃殆尽,而代之以剥削、掠夺、自私。因此,文明时代从人们的生产关系来看,又是极不文明的。由于它本身固有的矛盾必然导致它的灭亡,人类将进入更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文明时代 文明时代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而划分的人类历史的第三个时期。始于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 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 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时期。 ☚ 野蛮时代 元谋人文化 ☛ 文明时代 文明时代美国民族学家和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使用的一个术语。他以生活资料生产的不同阶段为标准划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前两个时期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这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真正的工业和艺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肯定并援引了文明时代这一术语,并指出,阶级分裂和阶级剥削存在于整个文明时期,它包括古代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三大奴役形式。他在该书中描绘了文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1)在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商品生产逐渐成了统治形式; (2)阶级剥削是文明的基础,卑劣的贪欲是文明的动力,追求个人财富是文明的目标; (3)存在着国家这一镇压被压迫和被剥削阶级的工具; (4)存在着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工业、农业、城市和乡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文明时代虽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上,超越了过去一切时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它同时也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发展起来,并必然导致它的灭亡,被更高级的共产主义时代所代替。 ☚ 农业时代 人群关系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