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使宋官名。宋初沿五代后梁旧制设置,为正七品西班诸司正使之一。通常无职掌,仅作武臣迁转之阶。政和二年(1112年),改称“武节大夫”。 文思使 文思使官名。五代时蜀国有文思使。《续资治通鉴·宋纪三》: “乃以文思使景处瑭等率兵屯峡路。” ☚ 文信侯 文学掾 ☛ 文思使宋代官名。为正七品西班诸司正使之一,通常无职掌,仅作武臣迁转之阶。 文思使官名。唐代在宫廷中置文思院,为工艺品制造工场之一,以宦官为文思使主管其事。五代后梁时改文思院为乾文院,文思使改称乾文院使。后唐时复旧。宋代沿置,属西班诸司使,通常无职掌,仅作为武臣迁转之阶。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改称武节大夫。 文思使武阶名。属诸司正使阶列。五代后梁有文思院使(《五代会要》卷24《诸使杂录》)。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置文思院,亦有文思使(《长编》卷19、《事物纪原》卷6《文思》)。为诸司正使阶之一,位次于六宅使。元丰新制、《元祐令》为正七品(《宋会要·职官》8之3、《分纪》卷44)。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其阶名易为武节大夫(《宋诏令》卷163《改武选官名诏》)。参“少府监·文思院”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