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化事业计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化事业计划 文化事业计划亦称“文化艺术事业计划”。反映计划期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精神财富创造过程和活动的部署与安排。主要内容包括: (1)文学艺术事业计划; (2) 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计划; (3) 新闻出版事业计划; (4) 文物、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事业计划; (5) 群众文化事业计划; (6) 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事业计划的主要指标可分为: (1) 反映精神产品生产方面的指标: 如摄制影片 (部)、图书 (种、印张) 等; (2) 反映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及其劳务活动的指标: 如职工人数、电影院年平均放映场次等; (3) 反映文化事业设施建设和物质条件的指标: 如电影放映单位、剧场、艺术团体、图书馆、博物院、电视转播台及差转台、文化馆等的数量和规模,城市每千人影剧院座数,电视人口覆盖率等; (4) 反映文化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指标: 如文化活动网点布局、反映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作品数,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状况等。文化事业计划的特点是: (1)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因而文化事业计划具有较强的历史连续性和阶级性; (2) 文化事业包括的部门较多,地区性和民族性的特点较强,因而文化事业计划要注意因地制宜; (3) 文化事业计划的重要问题是质量,其文字说明占主要地位; (4) 文化事业计划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要注意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正确制定文化事业计划,有利于丰富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念。 ☚ 教育结构 广播电视事业计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