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敬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敬之

钱金舆,字驾飞,号敬之,清浙江嘉善人。贡生。工诗,善画。

敬之jìng zhī

(字)许逊,晋代道人,道号许真君。


敬之jìng zhī

(字)朱肃,元代画家。


敬之jìng zhī

(字)成始终,明代正统进士,拜监察御史。


敬之jìng zhī

(字)辛愿,金代诗人。


敬之jìng zhī

(字)叶良佩,明代人,嘉靖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敬之jìng zhī

(字)应元征,明代人,由举人教谕武宁。


敬之jìng zhī

(字)程修已,唐代人。


敬之jìng zhī

(字)盛舆,元代人,曾任崇德州判官。


敬之jìng zhī

(字)盛钦,元代人,曾为江淮财赋府总管。


敬之jìng zhī

(字)萧恭,金代人,为兵部尚书。


敬之jìng zhī

(字)蒋敬,号采芝生,清代画家。


敬之jìng zhī

(字)蒋宗简,元代学者。


敬之jìng zhī

(字)蒋冕,明代人,成化进士,累官户部尚书。


敬之jìng zhī

(字)詹轼,明代人,正德进士。


敬之jìng zhī

(字)裘行简,清代人,累官兵部侍郎,直隶总督。


敬之jìng zhī

(字)刘好礼,元代人,累迁户部尚书。


敬之jìng zhī

(字)张钦,号心斋,明代人,正德进士,授御史。


敬之jìng zhī

(字)罗尚,晋代人,为梁州刺史。


敬之jìng zhī

(字)林正大,号随庵,宋代人,为严州学官。


敬之jìng zhī

(字)梁肃,一字宽中,唐代人,为皇太子诸王侍读。

敬之

敬之

见“梁甫”条

☚ 十二画   敬元 ☛
敬之

敬之

《诗经·周颂》篇名。《毛诗序》云:“《敬之》,群臣进戒嗣王也。”三家《诗》同。后人有以为这是成王自我儆戒并告群臣的诗;有以为是成王受群臣之戒而述其言,并且回答群臣的诗;有以为前半段为群臣戒成王之词,后半段为成王答群臣之词。从诗的内容看,前后文义确实不同,故后人三说均可通,均胜于《毛诗序》,但迄无定论。全诗一章,十二句。前六句告戒成王要敬畏天道,后六句成王自述年幼无知,要勤奋学习,并希望群臣指示其美好的德行。全诗四、五、六、七言句参差使用,结构较有变化。“高高在上”等句精心锤炼,后世传为成语。

☚ 访落   小毖 ☛

辛愿?—1231

字敬之,号女几野人、溪南诗老。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金代诗人。年二十五始读书,性野逸,尝为高庭玉上客。庭玉被诬,愿益困顿,卒于洛下。 有诗数千首,《中州集》录存二十首。
索引:辛愿,敬之,女几野人、溪南诗老。


梁肃753—793

字敬之。一字宽中,祖籍安定(今甘肃泾川县),世居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先驱。德宗建中元年登文辞清丽科,授太子校书郎。宰相萧复荐其才,授右拾遗、史馆修撰,以母老不赴。杜佑镇江南,召为掌书记。后入朝为监察御史,历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卒赠礼部尚书。著有文集二十卷,已散佚。《全唐文》录存其文六卷。
索引:梁肃,敬之、宽中。

敬之

 敬之敬之! 天维显思,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这首诗在《周颂》中与《闵予小子》、《访落》、《小毖》 自成一组,当是一篇诗的四章。程俊英先生认为“这是成王自戒并告群臣的诗”,《诗序》则断为是‘群臣进戒嗣王”的诗,但诗的后半部份显为嗣王自戒之语,故也有人认为是成王在平定武庚叛乱后的自我悔过。按诗之原意,考之以成王继嗣前后周初所历诸难及其兴周业之所为,当以程俊英先生之说为是。
 周成王,武王之子,名诵。即位时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亲政前后,在周公的辅佐下,建立周朝典章制度,继续分封诸侯,平定叛乱,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故《周颂·昊天有成命》赞道:“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郑笺》亦称之:“噫嘻乎! 能成周王之功,其德已著至矣。”
 对于周伐商的历史变革,周初统治者不但目睹而且亲身参与了,从而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 的历史现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敬之》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产物,虽为周王朝祭祀宗庙的舞曲歌辞,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但也不乏它的历史进步意义。诗一章,凡十二句。首句连用两个“敬之”,诚惶诚恐之念毕出,庄重而虔诚地向周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明——天,发出由衷的祷告:“天是要敬重的呀!”这一方面固然是仰天祀佑,昭彰天理之不可欺 (显,明著; 思,语助词); 另方面更是赖天之感,役使臣下万民以求长治久安。
 “天”,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里,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历代封建统治者皆以“天子”自居,而被压迫者的反抗也总持“替天行道”之说。“天”,这一特定的模糊而抽象的概念,与西方的“上帝”异曲同工,成为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可敬可畏的神秘力量,主宰着世间万物乃至人的心灵。《敬之》中的成王,作为“天之子”,亦同样在这神秘力量的威慑之下。诗中说。不要以为天高高在上不理人事,其实人间的一切活动每天都在“天”的监视之下,功业成败亦被“天”所左右。我年轻不晓事,未能虔心敬天,只有克已勤学,日积月累 (就,久; 将,长),以谨奉天事。众臣要多多辅助我,向我启示美德 (佛,同弼,辅助; 仔肩,责任)。
 这首诗典雅庄重,气势肃然,但诗的形式板滞,艺术价值不大。其浓厚的宗教色彩,反映出来的正是浓厚的政治色彩,通篇表现出周初统治者敬仰上天的内心深处,比较明确地认识到保全国运是不容易的,只有遵循天理,并假天理以驭人事,方有可能维持自已的统治。

诗经《敬之》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敬之》


成王自箴,敬天勉已。
敬之敬之! (一) 警惕呀,警惕呀!
天维显思。(二) 老天他很高明啦。
命不易哉! (三) 命真不易保有呀!
无日高高在上。莫说老天高高在上。
陟降厥士,(四) 万事万物由他在升降。
日监在兹。(五) 天天都在这里来观望。
维予小子,我这幼稚的小子,
不聪敬止。(六) 听着更是要警惕。
日就月将,(七) 日子久,月儿长,
学有缉熙于光明。(八) 学问积累得多来发光芒。
佛时仔肩,(九) 重大的责任我来担当,
示我显德行。你们要告诉我光明的德行。


注 释
(一)马瑞辰:“按敬字从攴苟,苟音亟,加攴,以明击敕之义。敬之本义即警也。……敬之敬之,犹云戒之戒之。”
(二)朱熹:“显,明也。思,语辞也。”
(三)严粲:“天道甚明,祸福不爽。故予夺靡常,其命不易保也。无谓其高高在上,远天而不吾察也。”
(四)毛亨:“士,事也。”
陈启源:“天之事也,二气之运行,万物之化育,皆天之升降其事也。”
(五)严粲:“天无日而不监视于此。”
(六)马瑞辰:“按《广雅》:聪,听也。不为语词。不聪敬止,谓听而警戒也。承上敬之敬之而言。”
(七)马瑞辰:“日就月将,止谓日久月长,犹言日积月累耳。《广雅·释诂》:就,久也。《楚词》:‘恐余寿之弗将。’王逸注:‘将,长也。’”
(八)马瑞辰:“按《尔雅·释诂》:‘缉、熙,光也。’光、广,古通用。……《说文》:缉,绩也。绩之言积。当为积渐广大,以至于光明。”
(九)毛亨:“佛,大也。仔肩,克也。”
李黼平:“至《传》训仔肩为克。克,胜也。胜即任也。”
胡承珙:“《传》意当云,大矣是予之所任者,尚赖群臣示以显明之德行耳。”

注 音
缉ji迹 佛bi弼 仔zi子

《诗经》篇文之《敬之》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敬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维予小子,不聪敬止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11)


 

 【注释】①敬:谨慎。②显:明察。③易:容易。④无曰:不要说。⑤士:事。⑥监:察。⑦聪:明。⑧就、将:积累。⑨缉熙:渐积广大。⑩佛:通“弼”。辅助。仔肩:重任。(11)示:指示。
 【鉴赏】这是成王自诫之诗。
 全诗一章十二句。前六句写成王敬畏天命。周家圣圣相传,唯在奉行一个“敬”字。诗以“敬之”发端,其意甚为警切。为何要如此谨慎呢?这是因为上天显赫明察,天命不易保有。若稍有懈怠,天命就有可能得而复失,“殷鉴不远”,岂不警诫!成王深知此理,彻悟此道,于是警诫自己:切莫说上天高高在上,离人甚远而不敬畏,其实上天无时不在升降其事,无日不在监察下土,主宰人间的一切。正因如此,为人君者不可不敬啊!后六句写成王诫勉自己。“维予小子”一句紧接上文而启下语,此为诗之接榫之处。成王自谓性既不聪,行又不敬,但愿奋发学习。只要日积而月累,学习渐进而广大,便可达到光明的境界。然而要实现这一宏愿,尚赖群臣辅助担当重任,并指示以光明的德行。唯如此,方能使自己“聪”而“敬”,从而永保上天之“命”。不难看出,诗之上下两节前后呼应,意相连续,浑然一体,确为成王敬天勉己之词。值得一提的是,诗中“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之语,可谓“《三百篇》言‘学’之始”。后世文人墨客引以劝学者颇多,它成了激励后人勤奋学习的座右铭。

诗词《敬之》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敬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陟降厥士, 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注释】 ①敬: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敬字从攴苟,苟音亟,加支以明击敕之义。敬之本义即警也。”显、思:方玉润《诗经原始》:“显,明也。思,语辞。” ②命:天命。易:变更。 ③士:《毛传》:“士,事也。”又,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陟降犹云升降。士当读如士民之士,为群臣之通称。”日监:严粲《诗缉》:“天无日而不监视于此。”④聪: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广雅》:‘聪,听也。’不为语词。‘不聪敬之’谓听而警戒也,正承上‘敬之敬之’而言。” ⑤就、将: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日就月将’止谓日久月长,犹言日积月累耳。《广雅·释诂》:‘就,久也。’《楚词》‘恐余寿之弗将’,王逸《注》:‘将,长也’”。缉熙: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释诂》:‘缉熙,光也。’光、广古通用。……《说文》:‘缉,绩也。’绩之言积,缉熙当谓积渐广大,以至于光明。” ⑥佛(bi必):《毛传》:“佛,大也。”仔肩: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肩,克也’。《说文》:‘仔,克也。’二字同义,克,胜也,胜亦任也。”
 
 【译文】 处世须谨慎稳当!天道显赫而昭彰,天命凶吉难违抗!莫说皇天高在上,万物化育天升降,每天在此细观望。我年轻啊要自量,小心静听更稳当。日积月累知识广,勤学明理放光芒。天下重任我担当,众臣辅我作榜样。
 
 【集评】 明·朱善:“敬者,戒惧慎独之事,所以诚身也。明者,学问讲习之事,所以明善也。群臣以敬而进戒,欲成王之诚之也。成王以明而自勉,谓必先有以明之,而后可以诚之也。既有以致其明之之功,复有以致其诚之之力, 则圣贤之事业, 可以驯致矣。” ( 《诗解颐》卷四)
 明·孙:“成王朝庙,与群臣谋事,群臣故在庙而进戒嗣王。诗人述其事而作此诗欤焉。天乃光明,去恶与善,其命吉凶不变易也。无谓天高又高在上,远人而不畏也。天上下其事,明瞻视,近在此也。群君戒成王以敬之敬之,故承之以谦,云我小子耳。不聪达于敬之之意。 日就月将,言当司之以积渐也。 陡出 ‘敬之’, 甚醒、 甚快。天命两句是对语。”(《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四卷》卷四)
 明·钟惺: “成王于 ‘敬’ 字上自补出一 ‘聪’ 字, 妙, 妙, 天资最高处。” ( 《诗经四卷小序一卷》卷四)
 清·姚际恒:“‘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评〕直起,妙。……愚向者亦不敢以一诗硬作两人语,惟此篇则宛肖。上章先以 ‘敬之’直陈,意甚警切,下皆规戒之辞,下章则纯乎成王语,故敢定为此说。今皆以为成王,谓其既受群臣之戒而述其言,又述其自答之言,岂不迂而且拙乎!且凡颂诗岂必王者自作, 大抵皆臣工述之耳。” (《诗经通论》卷十七)
 清·方玉润:“此诗本一气呵成,人多读作两截,真不可解。……此诗乃一呼一应,如自问自答之意,并非两人语也。…… ‘维予小子’ 以下,亦即紧承上文,相应而下,机神一片,何容分作两截,并谓二人语耶?此亦寻常文格, 非成王奇创, 诸儒何至迷惑若是?” ( 《诗经原始》卷十七)
 近·吴闿生: “此 《序》 以为群臣进戒嗣王, 乃臆说也。 彼但见篇首‘敬之敬之’,遂以为群臣戒词,独不思 ‘维予小子’,非群臣所得言乎?《郑笺》乃曰群臣进戒,故王承之以谦,以一诗断作两方问答之词,全《诗》中并无此例,皆由曲徇《序》说之误也。顾广誉云:上二诗敬祖考,此诗敬天嗣王, 大法备矣。” ( 《诗义会通》卷四)
 
 【总案】 此诗写周成王敬天勉己并告群臣。敬天思想是周入的传统思想。天,是君权的象征。周人为君权蒙上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他们认为周王朝的君王是受命于天的“天子”,天意是不会改变的,天命是不能违抗的。因此,成王敬天既是为了树立天帝的权威,也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自戒勉己,是从另一侧面补充塑造成王谦虚谨慎、勤奋好学的自我形象。诗中“陡出‘敬之’,甚醒,甚快”(孙语),首句起得很有气势,颇具吸引人的力量。
敬之

敬之

〔原文〕
敬之,敬之!
天维显思!
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
陟降厥士,
日监在兹。
维予小子,(鲁维作惟。)
不聪敬止。
日就月将,
学有缉熙于光明。
佛时仔肩,(韩佛作弗。)
示我显德行。(鲁示作视。)
(之、思、哉、兹、子、止,之部。将、明、行,阳部。)
〔译文〕
谨慎啊谨慎,上天是很昭明呀,天命来得不易啊。不要说上帝高高在上,上帝就升降在他的周人之间,每日在这里察看。我这个年轻人,不明智谨慎呀。日日有成就月月有进步,学业上积渐达到光明。辅助我负起责任,指给我昭明的德行。
〔评介〕
《敬之》一章,十二句。关于此诗主旨,《诗序》说:“《敬之》,群臣进戒嗣王也。”三家诗说同。朱熹《诗集传》谓此诗前部 (“维予小子”之前)是“成王受群臣之戒而述其言”,后部则是“此乃自为答之之言”。姚际恒《诗经通论》于是认为此诗是“群臣答《访落》之意而成王又答之也”。方玉润 《诗经原始》则认为“盖此诗乃一呼一应,如自问自答之意,并非两人语也”,而定此诗为“成王自箴也”,其说可从。这是周成王除丧即政朝庙告诫自己的诗,后世用作嗣王朝庙之乐歌了。此篇与《闵予小子》、《访落》、《小毖》皆一时之作,可以参看。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此四篇皆成王悔过之作,本为一诗之四章,而《诗经》误分为四篇,其说可供参考。
此诗反映了周初统治者敬天命慎德行的思想意识。周成王虽是年少天子,但是深知天命来之不易,因为上天要监视人世而择有道之君。这是 “天道无亲,唯德是从”的思想深入其心所致,这也是周人 “敬天保民”思想的依据。将即政的周成王深勉自己“敬之敬之”,深责自己“不聪敬止”,决心“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并请求卿士辅佐他担负重大责任,指给他应仿效的昭明的德行。诗虽短,但很准确地反映了周人的思想意识,确有信史的价值,有人言“六经皆史”,此诗可证。诗中成王自勉自箴之意详赡,这在属庙堂文学的诗中实为难能可贵。如真是成王之辞,则此为其思想的珍贵存录;而从成王治政实绩来看,他确是一位有作为的英明君主。
诗句句皆如口语,自然无雕琢,于质朴中仿佛可见语者谦和的神态。此诗盖亦在原演说词基础上修定而成,后来配乐歌唱了。

☚ 访落   小毖 ☛
000003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