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诗百科大辞典︱唐诗百科大辞典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诗百科大辞典︱唐诗百科大辞典序
  • 位置: 首页/附录库/唐诗百科大辞典

唐诗百科大辞典序

 这部《唐诗百科大辞典》是计划中的“中国文学百科辞典系列”之一,也是这“系列百科”编写出版的第一部。主编王洪同志在这系列大书的总的前言中说:“搞一套多角度、跨学科、全方位地研究中国文学的大型工具书,是我们编纂这套《中国文学百科辞典系列》之宗旨与理想。”我赞赏主编们的这一见识,更钦佩他们的勇气,因此他们在编成这部《唐诗百科大辞典》,并希望我为这部书写一序言的时候,我实在觉得是义不容辞,因而也就爽快地答应了。
 近十多年来,我在本职工作之余,以主要的精力用在唐代文学的研究上。 自从1982年成立全国唐代文学学会以来,我由于在学会中担任一定职务,较多地接触到各地的研究者,又由于我与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共同主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因而也较为了解和熟悉研究的情况。但王洪同志等在编写这部大书,我却是在王丽娜同志担任书中海外研究分部的主编,约我撰写美国学者李珍华教授和斯蒂芬·欧文教授的词条时才得知的。刚知道时不免吃惊,因为书的主编们,有几位我是知道的,过去曾有所接触,但大部分却是初次知道名字,不免为他们担心,担心他们是否能肩负起这个重担。后来对他们的工作逐步有所了解,看了部分稿件,又通阅了全书的目录,才感到他们是能挑起这一重担的。由此,我还感悟到一种习见需要打破,即我们过去往往把研究者的范围限定得过分狭窄,好象只有上了一定年岁的,在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作的,发表过有一定影响的论著的人,才算是某一学科的研究者,好象只有他们才能担任较大规模文献丛书的编纂。近些年来中青年学者的崛起,使我们的眼界大为开阔。王洪同志他们所作出的成绩,更使我欣慰地感到,我们的研究队伍确实是在不断的扩大,我们专业研究的基础又是那样地得到充实和加强。我们不但看到了有价值的出版物的问世,而且从中感受到新一代研究者的成长。
 这套系列百科辞书,要求多角度、跨学科、全方位,而从这部唐诗百科的框架来看,我觉得是符合这一总要求的。全书共分十三个分部,其中固然有唐诗本身的知识介绍,如唐诗典故,唐诗知识、唐代诗人,以及名作、名句赏析等等,但更有特色的,是编者从社会、历史的宏观角度出发,把唐诗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以此来规划全书的框架,因此除了文学本身之外,还设立了唐诗美学、唐诗文化、唐诗名胜等部类,这在专业辞书的编写上是使人耳目一新的。在唐代美学分部,固然有人们熟悉的名家名著,但也有不经见的知识性条目,特别是美学术语,除风骨、寄兴、意兴等习见语外,还有“十七势”、“诗家之中道”这样一些从唐代诗文评的实际中概括出来、具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的词语。唐代文化分部,则内容更为繁多,除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常为人们提及的以外,还设置妓女、服饰、岁时年节、天文历法及科举考试等特具唐代风习的门类,使人在浏览目录时即有一种急睹为快之感。别外,还有一些看似冷僻或艰涩,却有实用价值的分部,如唐诗语词、唐诗官制,都能以平实见长。这些都可以体察到主编们用心之细,他们并不故意以奇猎胜,而是立意在创新与求实的统一,从而给读者以全面的、充实而有用的知识。
 这部书中的海外研究分部,或许会引起不少人的兴趣。我甚至觉得这是书中最为精采、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前几年我为美国学者斯蒂芬·欧文先生的《初唐诗》中译本所写的一篇序中曾谈到:“由欧文先生的著作,使我进一步感到,作为古典文学研究结构中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对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现状的了解,是多么的不够。我相信,在美国、日本、欧洲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有价值的著作,一定还有不少,它们以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独特的文学现象,定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即使有的著作有所误失,也能促使我们从不同的文化背景来研究这些误差的原因,加深我们的认识。如果我们能有计划地编印一套汉译世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肯定会受到中国学术界和读书界的欢迎,也将会对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结构起到积极协调的作用。”读了这部词典中十余万字的海外研究条目,极大地满足了我的上述这一愿望。这一部分,除了单个的研究者与研究分目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概括性的条目,引人注目。如一开始,就有“美国的唐诗研究”、“法国的唐诗研究”、“俄苏的唐诗研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的唐诗研究,都能提纲挈领地了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研究途径和治学趋向。此外还有不少专题性的词条,如“海外王维研究”、“日本的李商隐研究”,都能引发人们的新鲜感。这部分还特别设立“研究方法”一栏,有“原型说与杜甫诗”、“语言学与近体诗”、“结构主义与唐诗”、“意象统计法与唐诗”、“巴罗克与中晚唐诗歌”等等,都能以确切的材料介绍国外某些代表性学说,只要我们以正确的观点加以辨析,这些思想资料对于我们拓广研究的视野是极有用处的。词条编写的立足点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当代性,即尽可能介绍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新说,二是广泛性,即尽可能包括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研究传统的地区,特别是以相当数量的篇幅叙述台湾与香港地区的研究近况,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亲切感,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对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所作的共同贡献,使我们坚信我们伟大祖国的统一事业终将实现。
 我觉得,词典的上述种种框架意向和编写特点,使我们得到一种启发,就是对于研究工作,我们现在似乎要改变一种习惯性的看法。我们往往把研究仅仅视为个人在一个专题内的钻研,然后有所得,乃发而为文,写成专著。当然,这样的研究是非常需要的,它们是我们整个学术大厦的基础。但现在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应不只是这样,我们需要一种大范围的概括,需要一种总工程师那样能统观和驾驭全局的研究才略.而象百科辞书那样的巨大篇幅,即需要一种学术通才来加以规划和统率。这也是一种研究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来,它比个人在单一专题的潜心研究,更具有将理论、实践、人力安排、物力分配等统一组织和运转起来的研究品格和组织家的气度。学术越是往多方面发展,这样的一种研究活动越是需要。我希望,象王洪同志这样的中青年研究者能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培养自己成为那样的学术活动家和组织家。这可能也是时代的需自己成为那样的学术活动家和组织家。这可能也是时代的需要。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不但注意大的格局,也力求把工作做细做实。如唐代官制,除介绍职事官,还以一定的篇幅叙述散官、勋官,以及官称别名,另附三个表,即文散官阶品表、武散官阶品表、勋官表,构想得细致周详。唐诗名胜,除山川州峡、河流湖泊外,还有宫廷陵寝、寺院庙宇等门类。使人感兴趣的,是编写者对一些常见而又容易致误的地名,往往能用明白的文字告诉读者以准确的知识。如中唐诗人张祜有“两三星火是瓜洲”的诗句,历来为人传诵。在本书名胜分部中列有瓜洲渡一条,说明在唐时为镇,隔岸正对金陵(即今南京),今属江苏省六合县,张祜的这句诗即指此;又说今镇江对岸亦有瓜洲,在扬州市南,异地同名,距金陵较远,为另一瓜洲。这样的注释,对于确切了解张祜的这首诗有帮助,对于我们认识古今地名的变迁也极有启发。另外,唐诗研究分部,除了介绍古代的研究者,书中还以相当多的篇幅介绍“五四”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在唐代文学研究中作出过贡献的著者和作品,这对于了解研究的现状也极有用。当然,这一部分与书中的其他一些部分同样,程度不等地还存在概括不够确切、评介不够恰当的情况。本书的编写者大多是中青年学者,他们又是多面手,在这样一部大书中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是不容易的,书中难免还有不够成熟之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他们面前,学术的道途还远,我们有理由要求他们更严谨一些,使以后这一套系列辞书的编写,更能得以充实和提高。我想这也是广大读者的要求和希望。

傅璇琮
 一九九○年初春

☚ 唐诗百科大辞典︱唐诗百科大辞典   唐诗百科大辞典︱附录 唐诗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
000110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