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纹铜镜
金。直径19厘米。1987年吉林省怀德菜园子金代遗址出土。吉林省博物馆藏。风筝,古名“鹞子”,也叫纸鸢,是人们所喜欢的游戏品,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放风筝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始自春秋公孙般作“木鸢”窥测宋城。到唐代,在鸢首以饰为弦,风吹其上,发声如筝,故“风筝”得名于天下。此放风筝纹镜的出土,生动地再现了金代放风筝的场面。镜圆形,背面中央有圆形素钮,钮外有一周连珠纹,其外用连珠纹分镜背成四组,每组两人,头结发髻,身著长袍,束腰带、踏高靴,双手执线,放风筝。风筝的纹样相对两组相同,相邻两组不同,有一雁一蝶两种样式。边缘刻有“西京官造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