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放虎归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调虎离山;放虎归山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策诱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或据点等,以便乘机行事。常作谓语、定语。
在这以前,小波假冒师大革委会要找马建民去谈话为名,调虎离山,让建民离开了家,建民到了学校,原来根本没有这回事。(杨沫《风雨十年家国事·一九六七年五月三十日》)韩潮显然还在为刘钊今天设下的调虎离山计生气,但又不好太使他难堪,终究是多年的部下了。(李国文《花园街五号》第二章)
放虎归山 放老虎回山林。比喻放走敌人或对手,留下后患。常作谓语,亦作定语、宾语等。
也许正因为如此,有些人才不赞成“放虎归山”的吧!(李国文《花园街五号》第一章)你说的对,决不能放虎归山。(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
亦作“纵虎归山”。
团长的话很对,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不费一枪一弹,抓住大刘、二刘,或者把他们打死。如果抓不住打不死,让他们跑了,就等于放鱼入海,纵虎归山。(周玉清《晋西事变中的一夜》)
  • 上一篇:雕虫小技;屠龙之技
  • 下一篇:掉以轻心;郑重其事

放虎归山的意思|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造句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小学生词语 >

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的意思,放虎归山的近义词,放虎归山的反义词,放虎归山的造句

把捉住的老虎又放回山林。比喻留下祸根。

[同义]纵虎归山

[反义]除恶务尽 斩草除根

[造句]放走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无异于放虎归山。

放虎歸山的意思,放虎歸山的近義詞,放虎歸山的反義詞,放虎歸山的造句

把捉住的老虎又放回山林。比喻留下禍根。

[同義]縱虎歸山

[反義]除惡務盡 斬草除根

[造句]放走瞭這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無異於放虎歸山。

Fang Hu Gui Shan De Yi Sai ,Fang Hu Gui Shan De Jin Yi Ci ,Fang Hu Gui Shan De Fan Yi Ci ,Fang Hu Gui Shan De Zao Gou

Ba Zhuo Zhu De Lao Hu You Fang Hui Shan Lin 。Bi Yu Liu Xia Huo Gen 。

[Tong Yi ]Zong Hu Gui Shan

[Fan Yi ]Chu E Wu Jin Zhan Cao Chu Gen

[Zao Gou ]Fang Zou Le Zhe Ge Sha Ren Bu Zha Yan De E Mo ,Mo Yi Yu Fang Hu Gui Shan 。

  • 上一篇:斩尽杀绝
  • 下一篇:摩肩接踵

“放虎归山;斩草除根”的拼音、意思、反义词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放虎归山;斩草除根

 放虎归山 见79页。
斩草除根 除草并拔去根。比喻彻底除去祸根,不留后患。语本《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大军不日入商洛山搜剿,务期扫清余虏,斩草除根,勿遗后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说未必,因为对于忠和贞,在有些人的头脑里,像是还没有斩草除根。(张中行《顺生论·道德》)亦作“剪草除根”。
当他看到另外一个像朱老巩模样的人,心里说:“也许,那就是未能剪草除根……”(梁斌《红旗谱》第八节)
  • 上一篇:反目成仇;握手言欢
  • 下一篇:非亲非故;沾亲带故

放虎归山

比喻留下后患。《说岳全传》第三
○ 回: “倘他逃走了去,岂不是放虎归山?”
●《三国志·蜀志·刘巴传》 “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 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 “璋遣法正迎刘备,……巴复谏曰: ‘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璋不听。” 汉献帝建安年间,益州牧刘璋迎刘备入蜀,后派他攻打张鲁。对此,刘巴规劝刘璋说,这是把老虎放回山林。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成〉比喻放走敌人或对手,留下了隐患:不是欲擒故纵,而是放虎归山。
【提示】又作“纵虎归山”。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三国志·蜀志·刘巴传》“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后用“放虎归山”比喻放走敌手,贻患无穷。《说岳全传》三一回:“倘他逃走了去,岂不是放虎归山?”也作“纵虎归山”。《长生殿·侦报》:“前在长安.见安禄山面有反相,知其包藏祸心,不想圣上命彼出镇范阳,分明纵虎归山。”

放虎归山

(同)养虎遗患 后患无穷
(反)除恶务尽 欲擒故纵 斩草除根

除恶务尽[去恶务尽]、杜绝后患、斩草除根、斩尽杀绝;放虎归山[放虎入山、纵虎归山]、养虎遗患[养虎留患、养虎为患]、养痈遗患[养痈贻患、养痈成患]

○除恶务尽chú è wù jìn

清除恶势力,必须彻底、干净:对敌人务必~|对这些坏事,必须先有~的态度|~,不留后患|报仇雪恨,~。也说〖去恶务尽〗。

○杜绝后患dù jué hòu huàn

彻底防止或消灭以后的祸患:只有彻底消灭这帮土匪,才能~|为~,采取了许多措施|为~,一定要加宽加固防洪堤。

○斩草除根zhǎn cǎo chú gēn

比喻彻底除去祸根,免得留下后患:把握机会,~|~,一劳永逸|一网打尽,~|索性~,替群众除害。

○斩尽杀绝zhǎn jìn shā jué

全部杀光,一个不留:~,免除后患|~,方解心头之恨。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倘他逃走了去,岂不是~|一次次地~,人民群众能不寒心! |一但~,后患必然无穷|这次不抓住他,就是~。也说【放虎入山】、【纵虎归山】。

●养虎遗患yǎng hǔ yí huàn

比喻纵容坏人,留下后患:~,咎由自取|让这种匪首漏网,无异是~。也说【养虎留患】、【养虎为患】。

●养痈遗患yǎng yōng yí huàn

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结果成了自己的祸害:第一步除掉他的羽翼,千万不要~|不将他革职,就是~|~,自生祸殃。也作【养痈贻患】,也说【养痈成患】。

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

放虎回山。比喻把敌人或坏人、对手放走,留下后患。归:回。

☚ 大难临头   飞来横祸 ☛

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 泛滥成灾   放虎自卫 ☛
留下后患

留下后患

遗害 遗患(~无穷)
姑息敌人,终至损害自己:养虎自啮 养虎自毙
包庇、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祸患:养虎遗患 养虎遗害 养虎贻患 养虎留患 养虎伤身 纵敌留患 养虎为患 纵敌为患
放走对手,留下祸患:放鱼入海
放走劲敌,留下祸患:放虎归山 放虎于山 纵虎归山 驱虎归山 放龙入海
放走劲敌,留下祸根:纵虎出押 纵虎出匣

☚ 留下灾祸   剩余 ☛

自招祸患

自招祸患

把恶狗引进村寨,自招祸患:引狗入寨
引进坏人,自招祸害:开门揖盗 开门揖寇 揖盗开门 开门纳寇 开门纳狼 开门纳贼 开门延盗
把坏人引入内部,带来祸患:引鬼入室 引鬼上门 引贼入室 引贼入家
把敌人或坏人引入内部,带来灾祸:引狼入室 纵虎入室 引虎入室
放走敌人,给自己留下祸根:放虎归山 放虎遗患
想要自卫,反而招来祸患:放虎自卫

☚ 招祸   酿祸 ☛

放虎归山

成语。把已经捉到虎又放回到使它能够肆虐的深山里去。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三国志·蜀志·刘匹传》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刘)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如投鱼于泉,放虎于山。”

放虎归山

把已经捉到的老虎又放回到深山里去。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三国志·蜀志·刘匹传》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刘)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如投鱼于泉,放虎于山。”

放虎归山纵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let a caught tiger go back (/escape/return) to the mountains—cause calamity for the future
❍ 有的说:“能送死他自然是好事,送不死,一旦~,必然要伤人,”……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42) “Of course it would be fine if we could settle him for good,” said others,“but if we speak up and he still gets off,it’ll be like letting a caught tiger go back to the hills. He is sure to jump at us again…”/我要把钱放给他,不等于~? (梁斌《红旗谱》174) If I give them the money to get him out,won’t I be letting the tiger back to the moun tain?/“这叫~,给元茂屯留下个祸根。”一个戴草帽的人说道。(周立波《暴风骤雨》215) “The tiger is back in its den,and Yuanmao is still in danger,” a man in a straw-hat pronounced,…

放虎归山fang hu gui shan

set a tiger free and let it return to the mountains—breed calamity for the future

放虎归山fànɡ hǔ ɡuī shān

把老虎放回山中。比喻自留祸根。 cause calamity for the future, let the tiger return to the mountains, cause future trouble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解义】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或对手放走,留下后患。
【用法】一般当警世语用。
【例句】如果你把敌特放走,就等于~。
【近义】养虎遗患
【反义】调虎离山

放虎归山

《辞源》源云:《三国志·蜀·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刘璋遣法正迎刘备,……既入,(刘)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成语“放虎归山”,本此。
按,此源不错。此语之出及他型,内蒙古版《汉语常用成语手册》为之补逸云: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一回:“倘他逃走了去,岂不是放虎归山?那个敢保他”也作“纵虎归山”。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江苏版《成语词典》云:也作“放虎入山”。明·朱有燉《义勇辞金·楔子》:“倘若(指关羽)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入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放老虎回山林。比喻给敌人以施展的机会,给自己留下后患。《三国志·蜀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刘璋遣法正迎刘备,……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放虎归山

春秋时,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三名大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率领军队讨伐郑国,回师时,在崤山这个地方(今河南陕县东)被晋军军师先轸打败而俘。
晋襄公打算将孟明视等三人献于太庙,然后施刑,以表战功。
晋襄公的后母文嬴听说她娘家秦国的大将被俘,便劝襄公说:“秦晋两国世为婚姻,相交很厚,何不放他们回国,让秦国去处置他们。”
襄公不听,文嬴继续劝说道:“当年楚国的成得臣打了败仗,回去后被楚王杀了。秦国难道没有军法吗?再说我们的先君惠公也曾被秦国逮住过,秦国国君以礼相待,并把他放回来了。别人对我们这么有礼,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杀掉这三个人呢?这岂不是显得我们太无情了吗?”
襄公听了,思想上很波动。不放吧,这是母亲讲的。不放的话,她会难过;放掉吧,后果很难预料。但一想到秦晋两国的旧情,终于把孟明视等三人放了。
那时,先轸正在家里吃饭,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地把刚吃进嘴里的饭吐了出来,立即去见晋襄公。他怒冲冲地问襄公道:“秦国的囚犯在哪里?”
襄公回答说:“母夫人请求放他们回国,让秦国去处置他们。我已遵照而把他们放了。”
先轸听了,十分气愤,呸的一声,吐了襄公一脸口水,大声说道:“你这小子,竟不懂事到这地步。我们辛辛苦苦才把他们捉住,你竟听妇人的只言片语而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将来,你后悔就太迟了。”
听了先轸一番话,晋襄公马上派人去捉孟明视等三人,可哪里还能追得到呢!
孟明视等三人被释放回国后,秦穆公并没有责备他们,仍旧叫他们掌握兵权。过了三年,孟明视等终于打败了晋国。秦国成了西方的霸主。
后来,“放虎归山”这一成语,用来比喻放走敌手,贻患无穷。

放虎归山fànɡ hǔ ɡuī shān

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给自己留下祸根。《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刘)奋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例】严运涛就是个匪类,如今陷在济南。我要把钱放给他,不等于~?(梁斌《红旗谱》)
〔近〕纵虎归山

放虎归山fànɡ hǔ ɡuī shān

【释义】比喻放走敌人,后患无穷。
???? ?? ??? ?????.
??? ???.
【例句】你放走他,这不是放虎归山吗?
?? ?? ?? ?? ??? ??? ????
【近义词】养虎遗患
【反义词】除恶务尽 斩草除根

放虎归山fànɡ hǔ ɡuī shān

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敌手,留下后患。《东周列国志》四五回:“武夫千辛万苦,方获此囚,乃坏于妇人之片言耶!~,异日悔之晚矣!”
〔出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刘备)打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变式〕纵虎归山
〔近义〕养虎遗患 纵虎出柙
〔反义〕斩草除根 除恶务尽
〔连用〕放龙入海 后患无穷
〔俗语〕晋文公不打败将——放虎归山

放走坏人回老窝,留下后患放虎归山;纵虎归山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把老虎放回山里去。
举例 倘他逃走了去,岂不是放虎归山?(《说岳全传》第三一回)

放虎归山;斩草除根fànɡ hǔ ɡuī shān;zhǎn cǎo chú ɡēn

放虎归山 见79页。
斩草除根 除草并拔去根。比喻彻底除去祸根,不留后患。语本《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大军不日入商洛山搜剿,务期扫清余虏,斩草除根,勿遗后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说未必,因为对于忠和贞,在有些人的头脑里,像是还没有斩草除根。(张中行《顺生论·道德》)亦作“剪草除根”。
当他看到另外一个像朱老巩模样的人,心里说:“也许,那就是未能剪草除根……”(梁斌《红旗谱》第八节)


调虎离山;放虎归山diào hǔ lí shān;fànɡ hǔ ɡuī shān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策诱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或据点等,以便乘机行事。常作谓语、定语。
在这以前,小波假冒师大革委会要找马建民去谈话为名,调虎离山,让建民离开了家,建民到了学校,原来根本没有这回事。(杨沫《风雨十年家国事·一九六七年五月三十日》)韩潮显然还在为刘钊今天设下的调虎离山计生气,但又不好太使他难堪,终究是多年的部下了。(李国文《花园街五号》第二章)
放虎归山 放老虎回山林。比喻放走敌人或对手,留下后患。常作谓语,亦作定语、宾语等。
也许正因为如此,有些人才不赞成“放虎归山”的吧!(李国文《花园街五号》第一章)你说的对,决不能放虎归山。(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
亦作“纵虎归山”。
团长的话很对,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不费一枪一弹,抓住大刘、二刘,或者把他们打死。如果抓不住打不死,让他们跑了,就等于放鱼入海,纵虎归山。(周玉清《晋西事变中的一夜》)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养虎遗患
yang hu yi huan
后患无穷
hou huan wu qiong
【放虎归山】 放老虎回山林。比喻放走坏人,留下后患。源出《三国志·蜀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也作“纵虎归山”。
【养虎遗患】 养着老虎,留下祸患。比喻纵容坏人,留下后患。源出《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后患无穷】 以后的祸患没有穷尽。
﹝例﹞ 这是有凭有据的事,一定要……把他弄死,不然放虎归山,咱们就吃不倒啦!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 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他非常恨陕西地方文武大员的糊涂无用,竟敢长期不明“贼情”,养虎遗患。(姚雪垠:《李自成》) 他逼视着魏富海说:“搞建设不能胡弄,质量低劣,将来后患无穷。”(李云德:《沸腾的群山》)
除恶务尽
chu e wu jin
【除恶务尽】 消除恶势力应该干净、彻底,不留后患。源出《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例﹞ 譬如对于敌人罢,有时是压服不够,还要“除恶务尽”。(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欲擒故纵yù qín gù zòng

放虎归山
fang hu gui shan
【欲擒故纵】 为了捉住却故意放松。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对方,故意先放松一步。纵:放。
【放虎归山】 放老虎回山林。源出《三国志·蜀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说明:这两个成语,都有“放”的意思,但“欲擒故纵”以“放”来达到“擒”的目的,“放虎归山”是彻底的“放”。
﹝例﹞ 第一环叫作“先放金洛水进镇买药,后抓宋卫琦回济受审”,此谓“欲擒故纵计”。(流泉:《金狻猊传奇》) 倘他逃走了去,岂不是放虎归山?(清·钱彩:《说岳全传》)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给自己留下祸根。
〔例〕你别听他的花言巧语,要是就这样让他回去,必定是~。
【提示】多作谓语、宾语。

放虎归山fànghǔ-guīshān

把凶猛的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敌人,贻患无穷。

放虎归山fànɡ hǔ ɡuī shān

放老虎回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也作“放虎于山”。

放虎归山fànɡ hǔ ɡuī shān

【解义】 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或对手放走,留下后患。
【用法】 一般当警世语用。
【例句】 如果你把敌特放走,就等于~。
【近义】 养虎遗患
【反义】 调虎离山

放虎归山fànɡ hǔ ɡuī shān

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敌手,留下后患。《五虎平南》五回:“这刘庆本乃宋将,反教他往宋营讨战,岂不是~的?”
◆ 也作纵虎归山

放虎归山fang hu gui shan

把老虎放回山里去。比喻放走对自身安全有威胁的人,留下无穷后患。
【也作】纵虎归山 放虎还山
【近】养虎遗患 放龙入海
【反】除恶务尽 斩草除根

放虎归山fànghǔ-guīshān

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坏人或敌人放走,留下祸根。
【例】……放了吧,一是不甘心,二是怕放虎归山,越发不好收拾。(刘波泳《秦川儿女》)

422S【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放走敌人,自留祸根。

放虎归山fànghǔ-guīshān

〔兼语〕 放老虎回山林。比喻放走坏人,留下后患。语本《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说岳全传》31回:“倘他逃走了去,岂不是~?”
△ 贬义。多用于放纵坏人方面。
【近义】引狼入室 养虎遗患 后患无穷
〖反义〗除恶务尽 杜绝后患。
也作“放虎于山”。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即放老虎回到山林。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