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孟知祥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孟知祥墓

五代十国时期墓葬,后蜀皇帝孟知祥夫妇合葬墓,史称 “和陵”。在成都市北郊磨盘山南麓。1971年春发掘。墓型特殊。分墓道及墓室两部分,全由青石砌成。墓道有22级阶梯直抵墓门甬道,全长12.5米。墓门为牌楼式石结构建筑,彩枋四柱,刻有青龙白虎浮雕。内侧两壁彩画男、女官人。墓室分作三间并列的圆形穹窿顶结构。中为主室,高8.16米,直径6.5米。正中陈放须弥座青石棺台,其前、后各刻有裸身卷发力士5人。主室两侧有耳室各一,均高6米,直径3.4米。墓早年被盗,出土有残存玉哀册、谥册以及青瓷和白瓷器物残片、孟妻福庆长公主墓志铭等。1980年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孟知祥墓

孟知祥墓

后蜀建立者孟知祥(874—934) 的陵墓。孟知祥,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 人,曾任太原留守、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三年(932),攻杀东川节度使董璋,据有两川之地,被后唐明宗封为蜀王。应顺元年 (934) 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在位不到一年,61岁时病死,庙号高祖,葬和陵。和陵位于成都市北14里的磨盘山南麓。墓冢封土下是石砌宝城,周77. 4米。地宫距地表约5米,由羡道、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系青石砌成,石灰弥缝,异常坚固。羡道长12. 5米,22级青砖阶梯上达墓室甬道。甬道为拱形,有闸门、双扇石门各一道,并有复马槽式排水沟一条,沿羡道底引水于低处。墓室为并列的三座圆椎形穹窿顶建筑。主室居中,高8. 16米,直径6. 7米。两旁为耳室,高6米,直径4米,是堆放随葬品的地方,有门与主室相通。墓门为牌楼式建筑,石柱四根,承托彩枋,左右各有圆雕武土石像一个。两侧内壁为男女宫人彩绘壁画。主室停放墓主棺椁。中央为一青石棺台,长5. 1米,宽2. 75米,高2. 1米,下为须弥座,饰以线刻莲瓣。棺座前后分别刻有卷发裸身力士5人,四角又各雕身披甲胄、跪地负棺力士1人。棺椁置于石棺床上。棺台前右侧,放置福庆长公主墓志铭,福庆长公主为孟知祥之妻,唐末藩将李克用长女,后唐庄宗李存勖之姐,死于后唐长兴三年 (932),原葬磨盘山麓,后迁葬和陵。墓志铭高1. 08米,宽1. 1米,由崔善撰文,令狐峤手书,陈德超镌刻,为五代十国时碑刻珍品。棺台前左侧,放置孟知祥玉册 (现已为残片)。和陵数次被盗,地面建筑无存,外貌仅似一残破古代砖瓦窑址。1971年四川博物馆对其进行发掘,虽出土文物不多,但其宏大规模及独特结构已为各界重视。

☚ 王建墓   南唐烈祖钦陵 ☛
孟知祥墓

孟知祥墓

史称和陵,位于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麓,为五代十国后蜀主孟知祥(874—934)与皇后福庆长公主的合葬陵墓。1971年春发掘。墓冢封土下部为青石砌成的圆形石墙——宝城,周长77.4米。墓道长12.5米,经22级青砖阶梯而达墓室的甬道,下方有双扇石门及覆马槽式排水沟各一道。墓门牌楼式,屋脊刻有龙凤,两端有鸱吻;彩坊四柱,刻青龙、白虎浮雕,左右有披坚执锐,高1.1米的卫士雕像各一;内侧两壁彩绘男女宫人若干。墓室为三个圆锥形穹窿顶结构,主室以浮雕蟠龙封顶,高8.16米,直径6.5米;两侧耳室略小,高6米,直径4米,用于置放随葬物品。主室中央横置青石棺材,长5.1米,宽2.75米,高2.1米。棺台下为须弥座,座底绕以莲瓣,前后各有裸身卷发的浮雕力士5人,四角各刻武士一人,均作跪地扶棺状,表情各异。出土器物有残存玉哀册、谥册、玉饰片以及福庆长公主墓志铭等。

☚ 王建墓   朱悦燫墓 ☛
000051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