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改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改窜

杨树达 《汉文文言修辞学》术语。 指为了避复、 避嫌、 避讳、 避熟、 鸣谦的需要, 引用前人的话语时故意改动某些字词或句式。 如 《论语·学而》:“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汉书·翟方进传》在引用这句话时则改为: “兄宣静言令色, 外巧内嫉。” 改“巧言”为 “静言”,避免了与下文 “外巧”之 “巧”字的重复。又如 《国语》: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梁沈约在 《修竹弹甘蕉文》 中引用此句时, 稍作改动为 “每叨天之功以为己力。”

改窜

改窜

对文字修改涂抹。《晋书·阮籍传》:“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缪祐孙《与缪荃孙》:“如弟不文,亦思拟一篇,稍迟脱稿,寄求~。”

☚ 爬梳   删易 ☛
改动

改动

更改 窜易 窜点
修动文字:
修改涂抹文字等:改窜
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窜改
改动,改换:更动
 改变,更动:釐替
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篡改
 阴谋篡改帝位的计划:非常之谋
凭臆测改动:臆改
(文字、项目、次序等的更改、变动:改动)

☚ 更改   推动 ☛

改窜gǎi cuàn

涂抹,修改。《晋书·阮籍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辞甚清壮。”

改窜

改窜

指引用别人话语或文章等故意挪动、替换、压缩其中词语,以求避复、避嫌、避讳、避熟或表示谦逊。改窜得好,可以使引言、引文生采而且突出,更便于说明问题。用改窜来避复的,例如《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假面逢迎,这种人很少有仁德),后来《汉书·翟方进传》中引此言时作了改窜。“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静言即巧言”(见王念孙《读书杂志》),将“巧言令色”改为“静言令色”是为了避下文“外巧内嫉”之“巧”。用改窜来避嫌的,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上大怒,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文中王卫尉问话“相国何大罪”,本意是“相国有什么了不得的罪过”,但因为相国是萧何(有一“何”字),所以此话也可能被误解为“相国萧何虽然有大罪,但陛下……”。班固在《汉书·萧何传》中对此作了改窜:“上大怒,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虽然“何”与“胡”在这里是一样的,但改窜后可以避嫌。以改窜避讳,最为常见。如《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孔子说:君子惦记道德,小人惦记田土)”。后《汉书·贡禹传》记“禹上书乞骸骨,天子报曰:‘传曰:“亡怀土。”何必思故乡’”,据明代杨慎《丹铅录》称“传曰”即《论语·里仁》语,改窜“小人怀土”为“亡(即‘无’)怀土”,可以避讳说“小人”疑是称其臣。对熟语加以改窜,也可添加新意,例如《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后来陈后主《与詹事江总书》改窜为“言不写意”,既压缩了文句,又可以避熟,似添了新意。改窜后表示谦逊的,如《晏子·篇下》有“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后来《汉书·韩信传》记“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足用,愿效愚忠。’”广武君将“圣人千虑”改窜为“智者千虑”,一为避复(下文有“圣人择焉”),一为避讳。将“必有一得”改窜为“亦有一得”,表示广武君吐词谦逊。

☚ 删削   明引 ☛

改窜改竄gǎi cuàn

指文字上修改涂抹。《医籍考》:“《提要》仍以为是书经后人改窜,仰失考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