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对偶成语词典︱凡例 凡例 一、立目 本词典共收对偶成语1500余组,均为四字格式,绝大多数为传统意义上的成语,也包括少量熟语。对偶的原则是两个成语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形成对偶或对仗。 二、分类 本词典分为人、社会、自然三大部分,每部分根据意义和使用习惯分为若干科目,每科目下又分为若干细目,环环相扣,逻辑性强,便于查检。 三、编排 本词典按类编排,每类细目下的词条,按首字汉语拼音音序排列;首字音节音调相同者,以笔画多少排列,笔画少者在前,笔画多者在后;笔画数相同者,按其笔画顺序排列。其他依此类推。 四、注音 本词典中的词条,用汉语拼音字母给单个汉字标注普通话读音,不注连读变调。有异读的字,按照《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注音。 五、释义 1. 每对成语分别以【上】【下】的形式单个释义,先注成语中的疑难字、词,再释成语的本义及引申义;然后再以【综】的形式串讲两个成语合用时的含义。 2. 一部分对偶合用成语属于复句式固定用法,就不作【上】【下】分开解释,而直接放在【综】中释义。 3. 词条中的成语,如有意义和形式相同、相近的成语,用◆带出,指明也作“××××”,放在释义与书证中间。 六、书证 1. 【上】【下】成语释义后,各引用一书证。如果这两个形成对偶的成语出现在同一书证中,书证则放在【下】的释义后面。 2. 书证引文遵照原文。古代例句的格式一般为:朝代·作者《书名·篇名》,及章、卷、回、折等,或径注《篇名》;《论语》《庄子》《红楼梦》等经典著作,不加朝代、作者名。现当代例句,只注明作者《书名·篇名》或径注《篇名》。 3. 属于典故的成语,文字简约者,就直接引用原文,文字分散或者过长者,采用叙述方式说明。 七、用例 本词典以【例】的形式,提供各对偶成语连用的范例,若有古今现成例句的,先采用现成例句,再由编者列出自造句;若无,则只出编者自造句。例句一般不超过三句,供读者掌握和运用时参考。少数词条最后加【辨】,用以说明对偶成语连用时的一些特殊情况。 八、索引 本词典正文前有《分类目录》,正文后附有《语目音序索引》,列出本书所收全部单条成语及其所在正文页码。 |
☚ 对偶成语词典 对偶成语词典︱出版说明 ☛ 00011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