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绘画主要特点的解释Dui ertong huihua zhuyaotedian de jieshi
儿童绘画主要以意象期为其代表时期,对该时期绘画的主要特点的解释如下:
❶局部漏画的原因。儿童画一样东西,形象往往不够完整,局部漏画,所画形象远不如他知道的那么完备。例如,画人时忘画耳朵。与其说是忘画,不如说是儿童作画的弃取。心理学家认为漏画与否在于形象的各部分与儿童的关系或在儿童行为上的地位。头、脸、手、足是最活跃的反应器官,躯干是相对静止的,所以前者最常画出,而后者易被忽略。耳朵在两侧旁,不运动,故画时不易想起。心理学家黄翼认为:对幼儿来说,“本受的动觉比距离的外受的视觉较为基本”。
❷儿童绘画中为什么多圆形。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 “按照区别律,当某一知觉特征还没有被区别开来的时候,就会以最简单的式样被描绘出来,而在绘画中可以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便是圆”。儿童对圆形有视觉偏爱,是因为它最优先为视觉把握并依完形原则(即整体结构)去认知物体。纳入儿童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是最简单的、含有外形轮廓性的整体结构,便是圆形。因此,圆形成为儿童认知结构的代表物。儿童最初画圆,并不是画其圆形性,而是由其代表事物性。儿童从圆形涂鸦开始,即习惯画圆形,或称“圆形习惯”,在这之后的绘画中也多以圆形形象出现,以至延续到二、三年级。
❸对蝌蚪人的解释。蝌蚪人不是由于粗心,将躯干部分遗漏,错误地将胳膊附在头部或腿上; 而是处于无区别阶段上的儿童以圆形代表头部与躯干,所以将胳臂与腿皆画在圆圈上。
❹如何解释儿童绘画中比例的错误。儿童早期的空间概念,都是涉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质”的关系,而不是涉及“量”的关系。儿童的发展是从“无区别”阶段开始的,所有的物体在他们看来都是相等的。这个相等,甚至还包括同一事物之内的各个部分之间在大小上的相等。因此,他们对绘画中形象大小的准确程度要求很低,故成人看来多是比例错误。
❺对“透明”房子的理解。儿童意象前期的绘画,并未想到要表现物体的立体性,画出的东西是以两度的形象暗示出立体空间的,因此便出现了迭透的画法。如水桶、篮子、房子等画成“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