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古楼彝器款识》清潘祖荫编著。2册不分卷。同治十一年(1872年)滂熹斋自刻本,西泠印社1913年翻刻本。他收藏的彝器见于《攀古楼藏器目》,共收450件,而该书仅收彝器50件,其所收藏如《盂鼎》、《大克鼎》、《王孙钟》、《沇儿钟》等均为珍品,但都未收入此书。由吴大澂绘图,王懿荣楷书,周悦让、张之洞、王懿荣、吴大澂、胡义赞及潘氏考释。图、字、考释均称得上精善,遗憾的是器的尺寸大小没有记载。在编排上,不分商周,这对于清朝末年铜器的著录影响很大。 攀古楼彝器款识二卷。清潘祖荫撰。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小字东镛,号郑盦,江苏吴县人。咸丰二年 (1852)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潘氏留心金石文字,其所藏见于《攀古楼藏器目》者凡四百五十器。所得郘钟、四齐镈、史颂鼎、郾候鼎、盂鼎、善夫克鼎,均编辑于此书中。书前有自序。序中说,编此书仅成二卷,主要是慎择详审,期于考古证经,与周悦让、张之洞、王懿荣、吴大澂等相商榷。传本有同治十一年 (1872) “滂喜斋”精刊王懿荣手抄本,1913年西泠印社重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