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瘀血胃脘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瘀血胃脘痛

病证名。指瘀血内结所致的胃脘痛。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症因脉治》卷一:“遇夜痛甚,逢冷即痛,按之有形,或饮食入胃,从半边而下,此瘀血痛也。”《医学三字经》卷一: “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积块,脉涩,大便黑,宜桃仁承气汤、失笑散。”《四明心法·胃脘痛》: “血痛者,胸膈刺痛,脉必濡涩,食可进,四物汤加大黄、桃仁、红花主之。”参见胃脘痛、血心痛条。

瘀血胃脘痛

证名。出自《丹溪心法》。多由气滞血凝或用力过猛造成。主要表现为痛如刀刺,痛有定处而拒按,受寒加剧,或吐血紫暗,大便色黑,或饮水作呃,舌紫黯,脉细涩。

瘀血胃脘痛yūxuèwèiwǎntòng

病证名。《丹溪心法》有“死血留胃脘作痛” 的记载。多由气滞血凝, 久痛入络, 或用力过猛拼伤所致。症见痛如刀刺, 痛有定处而拒按, 受寒加剧, 或吐血紫暗, 大便色黑, 或饮水作呃, 舌紫黯, 脉细涩。治宜化瘀通络。用手拈散或失笑散。

瘀血胃脘痛

瘀血胃脘痛

瘀血胃脘痛是指由胃经脉络瘀阻所致的胃痛。其特点是痛有定处,拒按,或见吐血,黑便等症状。《医学三字经》说:“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积块,脉涩。”
瘀血胃脘痛,见《东医宝鉴》。《赤水玄珠》称“死血胃脘痛”。所谓“死血”,即指停积之瘀血。《医宗己任篇》称“血痛。”
瘀血胃脘痛多先由肝郁气滞,气滞日久,血络为之阻滞,遂致瘀阻胃络。《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王旭高医案》:“肝胃气痛,痛久则气血瘀凝。”或劳伤过度,损伤胃络,瘀血内停。如《类证治裁·胃脘痛》说:“伤力脘痛,为瘀血停留。”或火郁胃经,阴血受其煎灼,血络受损,造成瘀滞,如《症因脉治·内伤胃脘痛》说:“伤其阴血,则停积于中,而成死血之痛。”亦有因劳倦内伤,元气亏损,无力推动血运,此气虚成瘀。另外,各种类型的胃脘痛,日久不愈,病变由气入血,皆可成本证。《类证治裁·胃脘痛》:“痛久不愈,必入血络。”一般来说,胃经脉络瘀阻,易出现吐血、黑便,而离经之血俱可成瘀,从而进一步加剧血瘀阻络,使病变缠绵,不易速愈。
瘀血胃脘痛症见胃脘刺痛,或痛如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疼痛剧烈时可出现肢凉,汗出,痛彻胸背,或见反复吐血、便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点,脉细涩。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方选用失笑散、丹参饮、金铃子散等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具体治疗时尚需审因立法,若兼见胁胀腹满,得矢气、嗳气好转者,此气滞而血瘀,当用理气活血之法,可用上方加香附、乌药、木香等以加重理气散郁,三棱汤亦相宜。方中三棱、莪术、当归活血行瘀;白术、木香、槟榔理气健脾。
若兼见舌红苔黄,口干舌苦,便秘溲赤者,为火郁灼营致瘀,治宜泄热清火,活血和营。《症因脉治》用神芎汤治之,方中大黄、黄芩、黑丑清胃火使之下趋;滑石甘寒清热;薄荷散郁凉润;川芎活血止痛。若见吐血黑便者,加用炒蒲黄,参三七、白芨等止血之品。若失血日久,出现倦怠少气、唇白舌淡,脉细弱者,可用归脾汤加减。若因脾胃虚弱,气不摄血,血行脉外,而致血瘀者,可用当归补血汤合黄土汤,补气摄血止血。

☚ 火郁胃脘痛   痰积脘痛 ☛

瘀血胃脘痛yū xuè wèi wǎn tòng

stomachache due to blood stasis; epigastralgia due to blood stagn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