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一二年生 > 排草香 排草香 páicǎoxiāng 省稱“排草”。即今之排香草。報春花科,一年生草本。莖四至五棱,上具窄翅,下部匍匐地面,節處着地生根。葉互生,短梗,紙質,大小變異大,卵狀披針形或卵形,全緣。夏季開花,黄色,單生於葉腋。蒴果球形,子多數,多角形,細小。全草入藥,亦可提取芳香油。分佈於我國鄂、川、黔、滇等省。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香》:“排草出日南,狀如白茅,香芬烈如麝香,亦用以合香,諸草香無及之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排草香》:“排草香出交趾,今嶺南亦或蒔之。草根也,白色,狀如細柳根。” 排草香pái cǎo xiāng《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排草香(4)。药名。参见“排草香根”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