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次革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次革命 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 1913年3月袁世凯为实行独裁统治,暗中派人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于上海车站。正在日本访问的孙中山闻讯返国后,立即与党内主要同志密商对付方法。意见未能一致,无法采取具体措施。袁则布置日密。 4月8日国会如期开幕,26日又非法进行2500万英镑大借款,以充军费。列强明显支持袁。 5月1日湘、赣、皖、粤四督联名通电反对违法借款。6日袁下令“除暴安良”。21日袁指责孙、黄只会“捣乱”,宣称将“举兵征伐之”。6月9、14、30日赣督李烈钧、粤督胡汉民、皖督柏文蔚先后被免职。7月初北洋军进逼江西。12日李烈钧在湖口起兵,二次革命爆发。 15日黄兴在南京通电誓师讨袁。赣宁二地为主要战场。随即安庆、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相继宣布反袁独立,因实力悬殊,先后失败。29日黄以战事失利,离宁赴沪,旋流亡日本。 南京独立取消。8月2日孙离沪赴粤,经台湾转往日本。随后南京两次独立旋起旋蹶,至9月11日熊克武领导的重庆讨袁亦宣告失败,二次革命结束。后来,宋庆龄在谈到孙中山生平的一些经历时指出,“1913年,袁派兵南下,进攻那些在辛亥革命中崛起的军队。孙中山想使这些军队坚持抵抗,但它们都因势单力薄而告失败。 孙中山和许多同志避居日本。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