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
《晏子春秋·谏下二》载:春秋时,齐景公手下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以勇力闻名,居功骄傲。 宰相晏子(晏婴)劝景公除掉这三人,于是设计请景公给送去两个桃子,叫三人论功大小食桃。“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即绝颈)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 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桃而宜。 ’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三士食二桃,左右为难,各不相让,结果三人皆弃桃而自杀。 后以“二桃杀三士”比喻用阴谋手段,借刀杀人。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唐·李白《梁甫吟》:“力排三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