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拉卜楞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lābǔléngsì

亦稱“扎西奇寺”。座落於甘肅夏河縣城西。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建。爲我國喇嘛教格魯派(黄教)六大寺之一。寺規模宏大,佔地一千三百餘畝。主要建築有六大扎倉(學院)、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講經壇、藏經樓、迎院、金塔等。寺藏鎏金佛像、甘珠經等文物數萬件,藏文經典、書籍六萬五千餘卷。

拉卜楞寺

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旧称“扎西奇寺”。在甘肃省夏河县城西1公里大夏河岸边。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规模宏伟,占地1300余亩。原有六大扎仓(经学院)、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以及金塔、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经轮房(即嘛呢房)及可容纳3500人的僧舍等建筑。闻思院是中心建筑,宽100米,进深75米,可容纳4000多名喇嘛同时念经,乾隆皇帝曾赐书“慧觉寺”匾额。规模最大最高的是寿禧寺,6层殿式建筑,高20多米,殿顶有金龙飞舞,墙上有铜狮盘踞。建于最高处的是红佛殿,内供高达15米的佛祖铜像。寺内有能煮4头牛的大铜锅,有长盈1.6米的大象牙。鼎盛时喇嘛多达3000人。寺西有嘉木样别墅和花园。崇楼广宇,金瓦朱甍,红墙黄垣,镏金宝瓶,金彩飞檐,华丽非凡。寺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和书籍6万多册。该寺曾是甘、青、川藏族地区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下辖寺院108所,喇嘛2万多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

原名“扎西奇寺”。甘肃最大的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在夏河县。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嘉木样协巴多吉(1648—1721)在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察罕丹津的资助下主持兴建,其后为历世嘉木样活佛的母寺。设闻思洲、上密、下密、喜金刚、医学、时轮六个扎仓、十八个囊欠(活佛府邸)、十八个拉康(佛殿)以及金塔、讲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等古建筑五十座,占地约一千三百亩,最盛时有僧众四千人。闻思洲为该寺中心,修建最早,清高宗曾敕赐“慧觉寺”匾额。正殿十一间,宽100米,深75米,有明柱一百四十根,可容四千僧众同时诵经。殿堂内悬挂各色幡幢、“唐卡”(卷轴画)。佛殿以寿禧寺规模最大,共六层,高达20多米,屋顶有金龙盘绕。寺内珍藏金银、珠宝、玉石、丝织品、印鉴等各类文物万余件,藏文经书典籍六万部,藏经之多居全国喇嘛教寺院之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

中国古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原为扎西奇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占地面积近86.7hm2,寺院建筑包括6大扎仓(经学院)、18拉康(佛寺)、18囊欠(活佛公署),以及讲经坛1座、印经院1所、藏经楼1所、僧舍10000余间。喇嘛最多时曾达3000人。闻思学院是该寺中心,大经堂进深11间(75 m),阔15间(100 m),内为木结构,有柱140根,可容3000喇嘛同时诵经。佛殿以寿禧寺规模最大,共16层,高20 m。全寺还有佛塔4座。拉卜楞寺也是现有藏传佛教寺院藏书最多的寺院之一,保存经卷约65000余部,18200余种。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在今甘肃夏河县城西约1公里处。由嘉木样一世活佛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历经扩建,到嘉木样六世时趋于完备。全寺有经堂六座,佛殿48座,大昂欠楼房31座,各昂欠活佛宫30院,吉哇院八所,印经院一所,讲经院二所,嘉木样别墅二处,大厨房六所,经轮房500余间,普通僧舍500多院,此外还有塔和牌房等,建筑面积约40余万平方米。寺内数以万计的佛像多为泥塑,也有不少用象牙、玛瑙、珊瑚、檀木、玉石、水晶石等制成。最高者十余米,有重达数吨的铜佛。佛殿内还有20余座舍利塔。寺内有大量壁画和唐卡。在昂欠中,嘉木样昂欠最大,分上、中、下三院。藏经楼存藏文经卷六万余卷(函或包),其中有贝叶经和用金粉、银粉书写或绣织的经卷。还有七万多块木刻印经版。寺内有闻思、续部上、续部下、医、时轮、喜金刚六大学院,故该寺为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之一。六大学院各有经堂。闻思学院经堂为全寺中枢,称大经堂。1985年焚毁,1987年重建竣工。喜金刚学院经堂于1956年失火,次年重建。寺内文物陈列馆保存大批文物,其中以镏金胜乐金刚瓶、珍珠塔、战国镂花细颈铜瓶最为珍贵。该寺每年农历一、四、六、九月举行大法会,隆重热烈。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崇教寺   黑错寺 ☛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在今甘肃夏河县城西约1公里处。由嘉木样一世活佛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历经扩建,到嘉木样六世时趋于完备。全寺有经堂六座,佛殿48座,大昂欠楼房31座,各昂欠活佛宫30院,吉哇院八所,印经院一所,讲经院二所,嘉木样别墅二处,大厨房六所,经轮房500余间,普通僧舍500多院,此外还有塔和牌房等,建筑面积约40余万平方米。寺内数以万计的佛像多为泥塑,也有不少用象牙、玛瑙、珊瑚、檀木、玉石、水晶石等制成。最高者十余米,有重达数吨的铜佛。佛殿内还有20余座舍利塔。寺内有大量壁画和唐卡。在昂欠中,嘉木样昂欠最大,分上、中、下三院。藏经楼存藏文经卷六万余卷(函或包),其中有贝叶经和用金粉、银粉书写或绣织的经卷。还有七万多块木刻印经版。寺内有闻思、续部上、续部下、医、时轮、喜金刚六大学院,故该寺为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之一。六大学院各有经堂。闻思学院经堂为全寺中枢,称大经堂。1985年焚毁,1987年重建竣工。喜金刚学院经堂于1956年失火,次年重建。寺内文物陈列馆保存大批文物,其中以镏金胜乐金刚瓶、珍珠塔、战国镂花细颈铜瓶最为珍贵。该寺每年农历一、四、六、九月举行大法会,隆重热烈。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崇教寺   黑错寺 ☛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占地约865800平方米。寺院设六大扎仓(学院),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以及金塔、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经轮房(嘛尼房),一派藏族建筑风格,规模宏伟。闻思学院是六大学院之一,是该寺的中心,为藏式和古宫殿式混合结构,清乾隆皇帝曾敕赐“慧觉寺”匾额。前殿为二层建筑,后殿为一层,中间有大庭院。正殿宽100米,有柱14根,可容纳三千人同时诵经。殿内没有窗户,全靠成百上千的酥油灯照明,供奉唐太宗、松赞干布等人油塑坐像。后殿中央供有鎏金弥勒大铜佛。大殿屋顶平坦宽广,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宝瓶等装饰物,光彩夺目。全寺最高建筑为寿禧寺,又称大金瓦寺,高20多米,建筑顶上覆鎏金铜瓦和龙、狮、如意、法轮等。殿内置一尊尼泊尔工匠所铸的鎏金佛像,高达10米。殿内所藏的一部金银汁所写的《甘珠经》堪称稀世珍宝。藏经楼内藏书达65000余卷,并有1000多块印版。全寺有佛塔四座,外刷石灰,在红墙金瓦间分外鲜明。拉卜楞寺一度是甘、青、川交界区藏族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为藏族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嘉峪关   杂项 ☛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又名扎西奇寺,是中国黄教(喇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寺院间建筑群占地1300多亩,巍峨庄严,灿烂辉煌。
拉卜楞寺建于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有6大学院、18个活佛府邸和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等建筑。大经堂是寺内主要建筑,其风格是藏式与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殿内可同时容纳3000喇嘛同时念经,大殿靠成千上百的酥油灯照明,殿柱间悬挂着刺绣精美的佛像图案,四壁还绘有护法神和500佛像,极其富丽堂皇。正殿悬挂乾隆御赐匾额,内供奉是唐太宗、松赞干布和该寺的创始人嘉木样一世的油塑坐像。后殿还有活佛嘉木样的舍利塔和一具金装木乃伊。大经堂顶部,还有一文物珍宝陈列室,各种珍宝琳琅满目,如翡翠、钻石、珍珠、玛瑙等,还有乾隆皇帝赐的钢刀、清历代皇帝授给寺院的印鉴等,也都陈列于此。
拉卜楞寺的藏经楼则藏满了用绸缎包裹的经文共65000多卷,还有藏文文法、哲学、历史、医药、历法、音乐、美术等著作,以及一部佛教的大百科全书——大藏经,共200多卷。此外,还藏有70000余块木刻印版,居全国喇嘛寺之首位。拉卜楞寺最高的建筑是大金瓦寺,殿内有一尊高达10米的鎏金佛像,系出自尼泊尔工匠之手,这里还藏着一部用金银汁书写的《甘珠经》,乃稀世之宝。
拉卜楞寺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巧夺天工般技艺的珍贵文化遗产。1982年2月,国务院将之列为全国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还成立了寺院管理委员会。
管理单位:拉卜楞寺管理委员会
电话:86-941-7121090

☚ 伏羲庙   张掖大佛寺 ☛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藏传佛寺。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大夏河畔。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在清王朝的大力支持下,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和执掌地方政权的教派。由嘉木样一世活佛主持修建的。原名拉章扎西奇寺。后经几代嘉木样不断扩建,成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六大名寺之一。在政教合一的过去,曾经是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藏族区域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下辖属寺108所,喇嘛总数二万余名。拉卜楞寺坐落在大夏河盆地,依山傍水,占地1300亩。原有六大学院(扎仓)、18佛寺 (拉康),十八活佛公署 (囊欠)及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金塔等建筑遍布山腰,殿宇宏伟,金瓦朱墙,宝瓶飞檐,描金错彩富丽堂皇,气势非凡。最高处的寿禧寺六层式殿式建筑,内供大铜佛一尊。按等级普通僧舍建在山脚,粉垩如雪约有万间,衬托着整个寺院,更加雄浑壮观。寺内喇嘛最多时3000余人,藏书22万余部。十年动乱,该寺建筑、文物遭到极大破坏。现存古建筑23座,各种文物艺术品万余件,藏书6万多册。拉卜楞寺的建筑特色是兼容并蓄,融为一体。有汉地宫殿式的; 有藏式碉房体系木石结构的,这种建筑外石内木 “外不见木,内不见石”; 也有藏汉混合式的。在装潢上融合了印度、尼泊尔的宗教装饰特色,形成了拉卜楞寺建筑的独特风格。该寺原来的6大学院兼修显、密二宗及天文、医药、法事等。1985年在该寺成立了甘肃省佛学院。甘肃藏学研究所也设在寺内。拉卜楞寺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五台山寺   塔尔寺 ☛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西1公里大夏河北岸。是我国黄教(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旧称扎西奇寺。拉卜楞,藏语意为佛宫所在之地。南面是凤山(曼达拉山),北面为龙山,两山之间大夏河流过,形如“聚宝盆”,拉卜楞寺即坐落于盆底。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占地8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近百座,有六大扎仓(经学院)、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殿)以及金塔、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等建筑。曾一度是甘、青、川交界地区藏族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其中的闻思学院为寺院中心,清乾隆皇帝曾敕赐“慧觉寺”匾额。正殿十一开间,宽100米,深75米,有柱117根,可容纳3000人。全寺规模最大的为寿禧寺,亦称大金瓦寺,共六层,高达20多米。各殿堂8米以上大佛有16尊,多为铜质鎏金,如大殿内有尼泊尔工匠塑造的鎏金佛像,高达10米。铜造佛像、檀香木雕菩萨像、佛塔、法器等,目不暇接。还藏有一部用金银汁书写的《甘珠经》,为稀世珍宝。寺内的藏经楼有《大藏经》一部,藏书66000多卷,木刻印版7000余块。寺院的建筑粗犷大方,下布旦、如来、大伞盖、度母、狮子吼、文殊等大佛殿等,充分展现藏族建筑风格。墙壁的外层用青灰色石英岩砌成,光滑素洁,内层多为木料支架,高大的立柱均以绒套包裹,被称为“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佛殿顶部还装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雄狮和胜幢等,气象庄严,工艺高超。

☚ 9. 夏河县   二、白银、定西旅游区 ☛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见“民族宗教”类 “拉卜楞寺”条。

☚ 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   拉卜楞寺闻思学院 ☛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吉扎西益苏奇卫林寺”,意为“具喜论修兴盛右旋吉祥寺”,初建成后称为“拉章扎西旗”,后简称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镇。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第一世嘉木样华秀 ·俄旺宗哲始建,近300年的兴建和发展, 逐步形成为一个具有6大扎仓(学院)、48座佛殿和囊欠、500多所僧院的庞大的建筑群体,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有“卫藏居洼”(第二西藏)之称。到本世纪50年代初期,该寺有僧众3 424人,其中活佛68人,僧官564人。闻思学院经堂是全寺最大的经堂,可容3 000余人同时颂经。该寺各种佛像1万余尊,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经文典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拉卜楞   拉卜楞寺六大扎仓 ☛

拉卜楞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其余5寺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和塔尔寺)。原名 “扎希奇寺” 。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城西1000米处。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兴建,寺内设闻思、上密、下密、时伦、喜金刚、曼巴等6个扎仓(僧学院),以及金塔、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经轮房等等,建筑遍布山腰,规模宏大,占地约1300多亩。宫殿式崇楼广宇,飞檐描金,显得异常华丽。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交界地区的主要寺院。寺内珍藏有数万件藏文佛教典籍、文物,在全国喇嘛寺中颇有影响。该寺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la bu leng si

Labrang Monastery,well-known Lamaist temple in Gansu Province

拉卜楞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夏河县大夏河北岸。藏语称“噶丹雪珠达尔杰扎西叶苏旗卫林”,意为“足喜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拉章扎西旗”。康熙四十八年(1709),第一世嘉木样活佛谢贝多吉应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察罕丹津之请,返故乡,次年动工兴建有闻思学院和续部下院。二世嘉木样吉美旺波建时轮学院。后逐形成政教合一寺院,确立以授显密二宗为主,医药、历算、词章、音韵、书法、绘画等为辅。三世嘉木样罗桑图丹久美嘉措建医药学院。五世嘉木样建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并扩建各佛殿。历经二百年,该寺具有6大学院、48座佛殿和昂欠、500余僧院,为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在安多地区有“卫藏第二”之称,享有很高声望。其著名佛殿有宗喀巴殿、观音殿、弥勒佛殿、释迦牟尼殿等,并有藏经楼、印经院。有一套政教合一之组织机构,嘉木样活佛为最高政教首领。其子寺有百余个,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西藏以及山西、北京等地。所属部落分四类:“拉德”(神民),由蒙、藏王公贵族从所属部落中赠给寺院之“香火户”;“穆德”(政民),该寺控制之部落;“曲德”(教民),政治归土官统治,宗教上受该寺控制;“栓头”,与该寺有往来关系者。该寺有活佛百余人,主要系统有嘉木样和“四大色赤”。寺内绘画艺术主要有壁画、唐卡(即绘在布幔上的卷轴画)和堆绣以及造型艺术坛城、雕塑、酥油花等均具有浓郁之宗教、民族特色。主要的节庆及法会有祈祷法会、放生、亮佛、跳舞会、酥油花灯会、转弥勒(抬弥勒佛绕寺一周)、亮宝会、娘子节、七月法会、九月禳灾法会,十月纪念宗喀巴圆寂活动,以及纪念历辈嘉木样逝世活动。寺内存有清代、民国时期赠嘉木样之封文和金、银、铜、象牙、石、木等大小印鉴21枚。藏绘楼内存有大量藏文古籍,堪称安多地区一座文化、艺术宝库。

拉卜楞寺

位于甘肃省夏河县西大夏河畔。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创建。占地约一千三百亩, 内有六大学院、十八佛寺金塔等五十座大型古建筑,转经廊长达三里。寺中佛像、壁画、金银、玉石及大量藏文古籍文物价值甚高。今存大型古建筑二十三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