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抗着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抗着床

抗着床

阻止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着床生长的措施称抗着床。受精卵在输卵管内运行的同时进行卵裂。受精后24~36小时开始分裂,72小时后成为桑椹胚。在卵裂过程中,分泌液在细胞间聚集,逐渐形成胚腔。96小时形成胚泡,进而发育为胚层与滋养层。胚层即内细胞团,位在囊胚腔的一端,将来发育成胚胎本身。滋养层只有1~2层细胞,围绕着囊胚腔与内细胞团,以后发育成胎盘。在受精后3~6日胚泡进入子宫腔,在子宫腔内呈游离状态继续发育,一般需1~4日。受精后7~8日,胚泡开始着床。一般着床发生在子宫体部的前后壁,往往着床在二个蜕膜腺体口之间,胚泡的内细胞团端首先接触蜕膜。该部分的碳酸酐酶活性升高而发生碱性反应,促使外围透明带的粘多糖变软、变粘、逐渐消失。随着透明带局部消失,滋养层与子宫内膜上皮相互附着,紧密连接,最后融合。从多种动物观察,认为着床可分以下几个过程:
❶贴近。在内细胞团附近的滋养层细胞上,有许多纤毛样突起与子宫内膜上皮的绒毛样突起广泛交错相间,其空间仅相距0.5μm。
❷附着。微绒毛相互交织。
❸粘着。滋养层与子宫内膜上皮紧密联合,细胞间有桥粒形成。在粘着早期,用生理盐水冲洗可将胚泡冲下来,而粘着后期,非损伤胚泡就无法使其分离。
❹融合。子宫上皮细胞的细胞膜消失与合体滋养层细胞融合。
❺侵入。滋养层继续侵入子宫内膜间质内。
❻包围和穿透血管。合体滋养层细胞进一步包围和穿破血管壁。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蛋白溶解酶具有溶解蛋白和吞噬能力,故能侵袭子宫内膜。胚泡侵入时所形成的破口,迅速由内膜上皮细胞修复。在受精后第11~12日胚泡完全种植于蜕膜内。
胚泡着床的关键取决于胚泡的发育与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二者必须精确同步。受精卵着床时,由于孕酮的影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已转变为前蜕膜细胞。内膜腺体呈高度分泌状态,间质极度水肿。螺旋动脉增生与肥大,分枝一直伸展到子宫内膜表面。表层毛细血管亦增生、扩张。以上变化为滋养层的粘着与穿透创造必要的条件。胚泡、子宫内膜与黄体三者之间任何一方遭到干扰与破坏,皆可使着床失败。因此,抗着床从狭义方面理解,即阻止胚泡在子宫内膜着床;而从广义方面理解,即干扰受精卵着床过程中任一环节,皆可以达到抗着床的目的。
改变卵子运行速度 受精卵在输卵管中运行的同时进行卵裂,子宫内膜为接受受精卵也发生相应变化。用药物改变受精卵运送速度,干扰二者的同步性,可以抑制受精卵的着床。输卵管运送受精卵到子宫可遇到二种力量
❶推进力量,即输卵管肌肉蠕动和输卵管内膜纤毛运动波推动卵子向子宫方向移动。
❷阻止力量,即受精卵的运行被阻止在壺腹部-峡部交接处。峡部受自主神经支配,输卵管内有α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输卵管活动受神经控制,而肾上腺素能又受卵巢激素控制。前列腺素也可使输卵管平滑肌收缩或松弛,其作用决定于前列腺素的类型和剂量。一般PGF促使输卵管肌肉收缩,而PGE能促使其松弛。输卵管肌肉对前列腺素的反应亦受卵巢激素的影响。排卵前,雌二醇增加,α肾上腺素能占优势,使峡部缩窄(即峡部的“闭锁”现象)。雌激素又能刺激输卵管内PGF合成,从而导致输卵管峡部堵塞,阻止受精卵进入子宫。黄体期,孕酮分泌增加,使β肾上腺能占优势,故而峡部舒张; 孕酮又增强对PGE的反应,使输卵管峡部松弛,将受精卵送入子宫腔。
用抗雌激素作用的药物为事后片,可加速卵子运行,使卵子在没有受精前到子宫腔以达到避孕的目的,如探亲1号(甲地孕酮2mg)。除抗雌激素药物外,肾上腺素能拮抗剂与前列腺素皆可望成为将来排卵后的避孕药。
改变宫腔液成分 早孕时,宫腔液内含有特异的蛋白质。1978年在兔子宫腔液已分离出9种蛋白,其中子宫球蛋白,又称胚激肽是宫腔液中主要成分。它由子宫腺体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受孕酮的控制。其主要功能为
❶促使胚泡发育。将兔子3日的桑椹胚培养在子宫球蛋白液中24小时,可成长为胚泡。
❷保护胚泡。卵巢甾体激素虽能使着床的子宫内膜起转化作用,但对胚泡则有毒害。子宫球蛋白能结合孕酮,结合后对胚泡无毒害,使胚泡不受影响。子宫球蛋白亦是胚泡液的主要成分,但不是由胚泡自己产生,而是着床前从宫腔液渗入。如果能控制子宫球蛋白的分泌或干扰其进入胚泡,可使着床受到控制,但不影响生殖周期,值得进一步研究。
干扰黄体功能 成熟卵泡在排卵后形成黄体,一旦胚泡着床,滋养层细胞即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使黄体形成妊娠黄体。妊娠黄体分泌大量孕酮与雌二醇,以维持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着床前黄体生成素(LH)对黄体发育起主要作用,着床后由hCG代替LH营养黄体。如hCG不足,则黄体萎缩,孕酮水平下降,妊娠便中断。因此干涉黄体功能,在人类亦可能达到抗着床作用。干扰黄体功能的方法有:
(1) 干扰胚泡维持黄体功能:
❶hCG-β亚基主动免疫:用hCG免疫动物,可使其产生抗体。受精卵着床后,滋养叶细胞产生的hCG,在其进入血液而未到达黄体前,就被血液中hCG抗体中和而失活,以致黄体功能受到干扰,而导致流产。从hCG的功能、化学结构和免疫学角度看来,它与LH十分相似。因为hCG与LH的α亚基相同,而β亚基不同。hCG-β亚基的C段末端有30~35个氨基酸,而LH-β亚基却缺如,用hCG-β亚基制成疫苗,既有抗着床作用,又不与LH发生交叉反应。
❷除hCG外,胚泡可能还释放一种特殊蛋白,进入周围血循环。它亦能滋养黄体,如破坏这种蛋白,亦能干扰黄体功能,达到抗着床作用。由于猪受精卵着床时的内分泌环境与人相似,用猪做动物模型,在体外培养胚泡与分泌期子宫内膜已得到几种蛋白,今后有可能将其研制成为抗着床剂。
(2) 干扰子宫内膜孕酮受体: 人类子宫内膜胞浆已经检出高亲和力的孕酮受体。当血浆内雌激素水平上升时,孕酮受体浓度含量提高; 当雌激素下降或孕酮出现时,受体含量就下降。如能找到一种药物,既有与内源性孕激素竞争子宫结合点的能力,又无孕激素活性,每月用1次,就能达到避孕,将是较理想的新避孕药。亦有人提出在月经净后,用抗雌激素剂抑制雌激素,影响孕酮受体的产生,亦能达到避孕目的。
干扰蜕膜的功能 排卵后,子宫内膜已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在排卵后10日,螺旋动脉旁间质细胞开始增大,成为前蜕膜细胞。着床后2日,前蜕膜细胞转化为蜕膜细胞,为胎盘形成前的胚泡提供营养。蜕膜除营养胚胎外,还限制滋养层细胞的侵入,并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子宫免疫反应。从蜕膜角度抗着床可通过以下途径:
❶激素干涉子宫内膜的同步。雌、孕激素的精巧平衡,控制着床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转变为蜕膜细胞,并维持蜕膜功能。改变激素的正常状态,可影响子宫内膜与胚泡发育的同步性,从而阻挠着床。低剂量孕激素化合物及缓慢释放的合成孕激素硅橡胶囊,就是根据这原理设制的。这种方法不影响垂体功能。
❷蜕膜免疫。大白鼠蜕膜中有一种诱导蛋白,能促使蜕膜形成,而不存在于非妊娠的成年大白鼠子宫内膜。如在人的早期蜕膜中亦能找到这种诱导蛋白,利用其抗体,通过免疫途径,控制胚泡着床,确是理想途径之一。
❸目前广泛应用的宫内节育器,其作用环节主要在阻碍受精卵着床(见“宫内节育器”)。
从着床的生殖生理角度考虑避孕措施,途径是宽广的,但目前还在动物实验阶段,有待深入研究。

☚ 抗受精   抗早孕 ☛
000075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