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投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投下 亦作头下、头项或投项,意为封地、采邑。蒙古初期,诸王、贵族、军将把从中原和西域所俘虏的人口迁至蒙古高原,视为奴属,各置聚落安置,进行农业或手工业劳动。其后因所俘人口过多,在中原的统治又已逐渐确立,于是元廷诸王、贵族、军将便将他们在汉地所俘的人户就地安置,派官员管领,不属州县。窝阔台即大汗位后,两次对中原户口进行清检、登记。1236年,把所籍的中原民户分赐诸王、贵戚、斡耳朵和军将,作为采邑,通称为投下。习惯上又把投下一词引申为拥有采邑的诸侯。窝阔台接受耶律楚材建议,封主在封地内设达鲁花赤管理,其应得租额由政府所置地方官吏负责征收,然后由朝廷分别分付。封户每五户出丝一斤给封主,称“五户丝”,其他军赋则封主不得擅征。封地为世袭,封户隶属本主,不得迁徙出离。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继续沿用窝阔台时投下旧制,并做了某些改进,将封户每五户出丝一斤提高为二斤,对封主在投下内的一些特权和不法的征敛剥削进行了某些限制。军站事务,则不属投下。汉人军将前此所受的封地全部撤销。灭宋以后,又就江南州郡进行了分封。封主对封地的控制似稍减弱。封户纳钞,每户中统钞五钱,后加至二贯,由政府统一征收,再付给封主。但是诸王贵族在封地内擅招人户,滥行敛括的现象一直很严重。以后,元朝历代皇帝都对其亲属和贵族勋臣进行分封,其制度基本沿袭元初,很少变化。 投下 投下元朝诸王、驸马、勋臣所属的人户。词源于辽代之头下,元朝称投下,或作头项,蒙古语称爱马。在蒙古军事贵族征服部落、用兵中原和西域的战争中,获取了为数众多的俘虏和被征服民。这些人就被赐予诸王、驸马、功臣,作为其私属,形成若干投下。投下人平时向领主纳租服役,战时随领主征战。由于中原民众不适应草原的生活方式,投下领主又将俘虏寄于各州县之中,派人管理。从太宗时起,元朝曾屡次在中原括户,并将人户按州县分封,每五户要向领主纳丝一斤。无论是漠南北、中原、江南的人户,只要属某领主所有,就称为某投下或某位下,由领主世袭继承。 ☚ 孛斡勒 雇身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