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抄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抄本

抄本

《金瓶梅》问世后,先以抄本流传。最初谈及《金瓶梅》抄本流传的是袁中郎万历二十四年(1596)给董思白的信:“《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后其弟小修在万历四十二年八月所写的《游居柿录》里又说: “往晤董太史思白,共说诸小说之佳者。思白曰:‘近有一小说,名《金瓶梅》极佳。’予私识之,后从中郎真州,见此书之半。”据有的研究者考证,董思白与袁小修谈及《金瓶梅》,当在万历廿二秋至廿三年四月底,地点在北京。又据“近有一小说”云云,足证《金瓶梅》抄本于其时流传不久。今据有关纪录,最初藏有《金瓶梅》抄本的,有以下十二家:
1、王世贞。屠本畯《山林经济籍》云: “王大司冠凤洲先生家藏全书。”又谢肇淛《金瓶梅跋》云: “此书向无镂板,钞写流传,参差散失。唯弇州家藏者最为完好。”
2、刘承禧。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引述袁中郎语云: “今惟麻城刘延白承禧家有全本”。
3、徐阶。据前引袁中郎语后又说,刘承禧“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文贞,徐阶谥号。其孙徐元春乃刘承禧之岳父。
4、董其昌。见前引袁氏兄弟语。
5、袁宏道。袁中郎给谢肇淛信云: “仁兄近况何似?《金瓶梅》料已成诵,何久不见还也。”谢肇淛《金瓶梅跋》云:“余于中郎得其十三”。
6、袁中道。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万历三十七年,“小修上公车,已携有其书,因与借抄挈归。”按:此书可能即宏道之书。
7、沈德符。见前《万历野获编》所引。又李日华《味之轩日记》云: “伯远携其伯景倩所藏《金瓶梅》小说来”云云。景倩,乃德符字。
8、文在兹。薛冈《天爵堂笔馀》云: “往在都门,友人关西文吉士以抄本不全《金瓶梅》见示,余略览数回。”文吉士即文在兹,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9、王宇泰。屠本畯《山林经济籍》云: “往年予过金坛,王太史宇泰出此,云以重资购抄本二帙。”
10、王稚登。屠本畯《山林经济籍》云: “复从王征君百谷家又见抄本二帙,恨不得睹其全。”王稚登,字百谷。
11、丘志充。谢肇淛《金瓶梅跋》云:余“于丘诸城得其十五”。丘志充,字左臣,又字六渠,山东诸城人。
12、谢肇淛。上引其《金瓶梅跋》云: “余于袁中郎得其十三,于丘诸城得其十五,稍为厘正,而阙所未备,以俟他日。”
关于抄本,有以下几点引人注目:
一、抄本开始在社会上流传约在万历二十年以后。
二、书各均称《金瓶梅》。据薛冈《天爵堂笔馀》所记,前有东吴弄珠客序。又据谢肇淛《金瓶梅跋》称:“为卷二十”。
三、除提及王世贞、刘承禧及徐阶曾家藏全本外,其他多为残本。而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又云: “原本实少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不知是否属实。
四、魏子云提出,抄本是一部政治讽谕小说,后刻本已被改写。

☚ 十六、版本流传   新刻金瓶梅词话 ☛
抄本2548笔记本。晋语。山西太原〖〗。

抄本chāoběn

按原本或底稿抄写成的本子。
【反】原本

抄本chāoběn

〈名〉抄写的本子:手抄本|小说抄本。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版本 > 鈔本 > 抄本
抄本  chāoběn

同“鈔本”。

原本←→抄本yuán běn ← → chāo běn

原本:底本;原稿。
抄本:抄写的本子。
【例】 古代历史书籍,经一道翻译或改编以后,在内容上、文字上不可避免地有些出入增损。如果想找到比较真实的更为可靠的史料,便须努力读原本古书,或者多参考原始材料。(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其中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省文化局戏曲研究所有完整抄本珍藏,福建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不完整。(张文玲: 《我国古籍之最》)

抄本

亦称“写本”。指抄写而成的书本。习惯称唐代及唐以前的为“写本”,唐以后的为“抄本”。在刻版印书尚未出现和普及以前,图书流行,大多只靠传抄。宋代以后,雕版印书盛行,但一些较专门的、读者需求不大的或篇幅太大难以刻印的书籍,仍靠传抄流通、保存。如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皆以抄本传世。抄本图书有很多是未经刊刻印行的,或者是刻印本的祖本、底本,往往流传很少,颇为珍贵。此外,明末以后的不少藏书家所抄著作,不仅本身内容很珍贵,且往往经过抄写者手校眉批,为读书研究者提供了资料。故历代藏书家及专业研究者,对抄本,尤其是古抄本、精抄本,都非常重视。抄本图书,可根据不同标准加以区分。如根据抄写时代,可分为唐写本、宋抄本、元抄本等;根据抄写的质量和方法,可分为精抄本、影抄本等;根据抄写次序,可分为原抄本、传抄本等。

抄本

抄本

又作“钞本”或“写本”,照原稿手抄的书。唐及唐代以前多称“写本”,唐以后多称“抄(钞)本”。唐代以后雕版印刷盛行,但一些书籍需要量不大、内容比较专门或因某种情况不能印行,仍以抄本的形式流行。抄本往往成为图书馆或专业研究者的珍品。

☚ 批点本   合订本 ☛
抄本

051 抄本

用手抄写的,而不是雕版或活版印行的书称“抄本”,抄本书中字体工整的,又称为写本。抄本书按抄写的年代分宋抄本、元抄本、明抄本、清抄本等。对年代不详的抄本称旧抄本,明朝末年之后,许多藏书家视抄本为入门及治学的基本课程,即将某书细加阅读,工楷抄录,往往加以眉批手校,后世人把这种抄本书看成是善本书。

☚ 版本   原本 ☛

抄本

即“副本”。

抄本chāo běn

抄写的书本。唐前称为“写本”,唐后始称抄本。《黄帝内经太素·序》:“所缺凡七卷,第与杨氏抄本同,下注传写仁和三年旧抄本。”

抄本

抄本

照原稿誊写的书本。又作“钞本”或“写本”。唐及唐代以前多称“写本”,唐以后多称“抄(钞)本”。唐代及其以后雕版印刷盛行,但因一些书籍需要量不大、内容比较专门或因某种情况不能印行,仍以抄本的形式流行。一些抄本成为图书馆或专业研究者的珍品。

☚ 阮冈纳赞   护封 ☛

抄本

copy;transcrip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