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扶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頸項部 > 經穴 > 扶突 扶突 fútū 手陽明經穴。扶,即四横指,約當同身寸之三寸。因其在結喉突起之旁三寸處,故名。主治咳喘,暴喑,呃逆,癭氣,瘰癧。始載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本輪》:“次脈手陽明也,名曰扶突。”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扶突,在人迎後一寸五分,手陽明脈氣所發。刺入三分,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手陽明大腸經》:“扶突,主治欬嗽多唾,上氣喘息,喉中如水鷄,暴瘖氣破項癭。” 扶突经穴名。代号LI18。出《灵枢·本输》。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或于人迎穴后1.5寸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气舍后一寸半”(《千金要方》);“在颈,当曲颊下同身寸之一寸,人迎后”(《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深层内侧有颈升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暴喑,瘿气,瘰疬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扶突Futu系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穴:正坐仰靠,甲状软骨旁开3寸,人迎后约2横指,当胸锁乳突肌后缘处。针法:直刺0.5~1寸。主要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癔病性失语、甲状腺肿及淋巴腺结核等。 扶突fútū经穴名。代号LI18。出《灵枢·寒热病》。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 当下颌角直下, 胸锁乳突肌后缘, 与喉结相平处。主治气喘、咽喉肿痛、音哑、吞咽困难、甲状腺肿大。直刺0. 5 ~ 1寸。灸3 ~5 分钟。 扶突 扶突LI18Futu手阳明大肠经穴。首见《灵枢·本输》。位于颈侧部,平甲状软骨,人迎穴的外侧,当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正坐仰靠取之。穴位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深层为肩胛提肌起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静脉;并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和副神经。本穴位置另说有二: 扶突 ☚ 天鼎 口禾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