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扫盲教育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扫盲教育 扫盲教育saomang jiaoyu指对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成年人进行识字教育,使其具有初步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的教育。据195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 不识字或识字数在500字以下者为文盲,识500字以上而未达到扫盲标准者为半文盲,扫除文盲的标准为: 国家干部和工人认识2000个常用字,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200~300字的应用短文;农民认识1000个常用字,大体上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农村常用的便条收据等; 城市劳动人民认识1500个常用字,阅读和写作能力,大致同工人、农民相同。1957年3月8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扫除文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重点扫除40岁以下工人、农民群众中的青年和壮年文盲。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农村小学把没有读完小学的15岁以下少年儿童吸收到学校中来,采取多种形式,让他们较快地学完小学主要课程,防止出现新文盲,以便最终完成扫除文盲的历史任务。据1989年统计,我国还有2亿2千万文盲。扫除文盲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重要任务之一。1988年2月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参见《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凡15周岁至40周岁的文盲、半文盲公民,除不具备接受扫盲教育能力的以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实现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尚未完成扫除文盲任务的地方,应在5年以内实现基本扫除文盲的目标。个人脱盲的标准是:农民识1500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2000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帐目,能够书写简单的应用文。基本扫除文盲单位的标准和要求是:15周岁至40周岁人口中的非文盲人数,在农村达到85%以上,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城镇达到90%以上;组织脱盲人员继续学习提高,防止出现复盲现象; 农村的乡 (镇)、城市的街道,还必须同时符合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条例》还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扫除文盲工作的领导。扫除文盲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扫盲任务应当列为县、乡(镇)、城市街道和企业、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的职责,作为考核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扫除文盲实行验收制度。对未按规划完成扫除文盲工作的单位,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处理。
为此,联合国大会1987年12月通过决议,宣布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以促进世界公众、舆论更清楚地了解扫盲问题的范围、性质和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协调发展构成的危害,动员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世界性扫盲运动的开展。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 职前教育 ☛ 扫盲教育 扫盲教育Saomang jiaoyu对文盲和半文盲进行的识字教育,使其具有初步读、写、算的能力。识字很少或不识字,不能运用文字为交流工具的人,称为文盲。扫盲教育的具体要求在我国国家规定:工人识字标准为2 000字左右,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二、三百字的应用短文;农民识字标准是1 500个左右,能大体看懂通俗浅显的报刊,能简单记帐,能写简单的便条。在我国,识字500以上而未达到识字标准者为半文盲,不识者或识字数在500个以下的为文盲。国务院1988年发布的《扫盲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凡15岁至40周岁的文盲和半文盲公民除不具备接受扫盲教育的能力的以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扫盲教育的校舍和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办学单位和群众解决;用“以民为师、能者为师”的办法解决教师问题;地方教育部门负责编写教材;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宜。在农村,一般采取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假的方式进行扫盲教育。对扫盲教育的成果,实行逐级验收。验收的制度和办法由各省、市、自治区制定。 ☚ 工读教育 幼儿教育 ☛ 扫盲教育education for illiteracy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