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扪虱新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扪虱新话 扪虱新话笔记著作。宋陈善撰。陈善,字子兼,一字敬甫,号秋塘,福州罗源(今属福建)人。南渡前后至孝宗时(1163—1189)在世。《扪虱新话》上下二集,据自跋,上集成于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下集成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钱曾《读书敏求记》著录一本不分卷,另一本为十五卷。《四库全书》所收亦为十五卷。该书以考论经史、诗文为主,兼及杂事。其论诗主“气韵”,主“格”,如称:“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词藻,要非佳作也。”又称:“予每论诗,以陶渊明、韩、杜诸公皆为韵胜”。其论作诗,称:“予谓诗者,妙思逸想所寓而已。”“诗人之语,要是妙思逸兴所寓,固非绳墨度数所能束缚。”其品评诗人,称“老杜诗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称“太白之神气,当游戏万物之表”;称“韩退之诗,世谓押韵之文耳,然自有一种风韵”;称王安石“晚年诗极精巧”,“然论者犹恨其雕刻太过”;称苏轼“晚年笔墨挟海上风涛之气,益穷益工”,然早年“不能徇俗俯仰,其谩骂玩侮亦其常事”,不及黄庭坚“浑厚”,且“用事多有误处”;又称“文章似无定论,殆是由人所见为高下尔”。对王安石编杜、韩、欧、李四家诗贬抑李白不以为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持论尤多舛驳,大旨以佛氏为正道,以王安石为宗主”。“观其书颠倒是非,毫无忌惮,必绍述馀党之子孙,不得志而著书者也”。就其论诗而言,虽未必尽当,然亦不乏可取之处。有《儒学警悟》本。 ☚ 高斋诗话 岁寒堂诗话 ☛ 扪虱新话十五卷。北宋末南宋初陈善(生卒年不详)撰。陈善字敬甫,又字子兼,号秋塘,福州(今福建福州)罗源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卷首门人陈益序称,陈益自入乡校即闻先生大名,后从其游,成为弟子,知道陈善著有《窗间纪闻》一书,“贯串经史百氏之说,开抉古人议论之所未到”。后改书名为《扪虱新话》,刻版流传。全书以考论经史诗文为主,兼及杂事,分门别类,一事一题,共二百余则。《四库全书总目》谓是书,颇为冗琐,持论尤多舛驳。大旨以佛教思想为正道,以王安石为宗主。故于宋人中诋毁欧阳修、杨时、陈东、欧阳澈等。而以诋毁苏洵、苏轼、苏辙尤力,甚至议论苏辙比附神宗于曹操。于古人之中,主要诋毁韩愈、孟子等人。误读《论语》,甚至以为江西马师在孔子之上。而对周邦彦谀颂蔡京诗,所谓“化行禹贡山川外,人在周公礼乐中”则丝毫无讥。又谓“观其书颠倒是非,毫无忌惮,必绍述余党之子孙,不得志而著书者也”(《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宋代自王安石变法以来,即分朋立党,政见颇为不合,后人对此评价,意见亦不一致。陈善对王安石一派未加诋毁,四库馆臣即斥以绍述余党一派,谓其完全颠倒是非,一无可取,亦属门户之见。其实,书中考论经史诗文,对韩愈、孟子提出疑义,也是一家见解,不能完全斥之大错。至于记述许多遗闻逸事,宗主王安石,亦不应全非。书中保留与时人及后人一概否定王安石的不同见解及可贵资料,更为后人研究历史所难得。所以,此书不宜全废,可资参考。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此书有二种版本,一种不分卷,卷末有绍兴己巳(1149)陈善自跋;一种分十五卷,而无自跋。四库馆臣考证,十五卷本亦有自跋。今观其书,有二跋语,一作于绍兴己巳正月二十一日,一作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三月一日。据陈善自跋称,先成一帙,流传后,又理旧楮,兼摭新闻,以成第二集。因此,今传版本,卷帙不一,但内容大体相同,未有遗失。《津逮秘书》、《宋人小说》作十五卷,《宋人小说》又附补遗一卷。《儒学警悟》、《丛书集成初编》分上集四卷、下集四卷、共八卷。《唐宋丛书》、宛委山堂《说郛》节选本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