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扁平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扁平足flat foot

系足纵弓降低或消失,并常伴有前足或跟骨外翻畸形。原因有先天性发育畸形、损伤、距骨头骨软骨病等。好发于青少年。多数无症状者称扁平足,不需特殊治疗。少数有症状者称平足症,表现为足部疼痛,易疲乏,舟状骨突出畸形,久立或劳累后疼痛加重。早期可穿矫形鞋,严重者可行足弓成形术。

扁平足

扁平足

扁平足指足纵弓降低或消失,足有外翻畸形,站立时足弓塌陷,足内缘接近地面而有症状者,称扁平足或平底足,又称外翻足。
足部有两个不同方向的足弓,一为横弓,一为纵弓。组成这两个足弓的骨胳、肌肉、韧带很多都是共有的,因此,两个足弓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足弓异常,另一个足弓必有改变。维持足弓的存在,须靠足部的骨胳、韧带和肌肉的完整性。
足弓的主要作用是在走路和跑跳时吸收震荡,借以保护足以上的关节、内脏和其他器官。足弓不在乎高低,而是要有弹性。当该足承重时,足弓就要适当降低,使重力由骨胳传至韧带,当韧带达到一定的紧张度时,肌肉就开始收缩,协助维持足弓。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震荡被吸收减弱。如足弓的骨性结构不正常,韧带缺乏弹性或过于松弛,肌肉又不发达,则一旦承重,足弓就要塌陷,妨碍震荡的吸收。
长期站立,人体重量完全由韧带承担,容易发生韧带劳损和肌肉萎缩,引起扁平足。适当的行走,可以锻炼足部肌肉,减少韧带劳损,有利于保持足弓。适度的跑跳,足部的肌肉充分紧张,韧带劳损更少,有益于保护足弓。总之,足部肌肉是维持足弓的主要结构。站立过久可使肌肉萎缩或痉挛,及韧带劳损,引起平足症。
引起扁平足的病因有三:
(1)先天发育畸形: 足弓的组成骨胳发育异常可引起平足症,常见的有
❶先天性第一跖骨短缩。
❷先天性跟距或跟舟骨桥形成(参见“先天性足部畸形”)。
❸先天性舟骨发育畸形,如舟骨结节过大,副舟状骨和舟骨骨骺分离。这三种舟骨畸形均能减弱胫后肌的支持力和跟舟韧带的稳定性,使距骨头下垂、内倾,足底外翻,承重力线内移,引起扁平足。
(2)遗传性扁平足: 病儿父、母有轻或重的扁平足,病儿开始行走后即有扁平足及承重力线不正。
(3)后天性或劳损性扁平足: 病儿父、母均无扁平足,病儿生后足弓及承重力线完全正常,也无骨性发育畸形,只是由于
❶发育期的儿童或青少年,因营养不良、休息不够、站立时间过久等,均可引起肌肉萎缩及韧带劳损而发生扁平足。
❷体重过重或孕妇,足承重过大,平时又缺乏锻炼,容易发生扁平足。
❸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或穿鞋不适当,均可引起扁平足。
❹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前角灰质炎,外伤性关节炎等,也能引起平足症。
扁平足好发于青少年。无症状的青壮年的足扁平形状者常见,不需治疗、有症状者临床上可分为三期:
❶初发期: 此期病人足部无形态上的改变,但久立或劳累后,感足部发酸、发热、疲乏或足部浮肿。有足舟状骨畸形者,局部可能发红、发热、肿胀、疼痛。检查时除距舟关节处略有压痛,或足部轻度内翻受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上述症状经一夜休息,即可消失,但劳累后又复出现。如不予治疗,即可进展至第二期。
❷痉挛期: 此期的主要症状是腓骨长肌痉挛,足底逐渐外翻,足前部外展,距舟骨内倾下陷,舟骨结节向内突出。足部疼痛加重,不能久立或行走,跑跳更感困难。开始时如不严重,经充分休息或在麻醉下施行手法,可以完全或部分缓解。如不治疗就可能进入第三期。
❸强直期: 此期腓骨长肌由痉挛而挛缩,足跗跖两骨的大、小韧带除内侧者牵伸外亦呈永久性挛缩于畸形位置,足部疼痛减轻;但行走、跑跳及站立更感困难,失去吸收震荡的能力。患侧踝、膝、髋及腰椎,因失去缓冲作用,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病。
上述三期并无清楚界限。有的病人经过数年或十数年仍停留在第一期或第二期之间,劳累后有些痉挛性强硬,一经休息即恢复正常。当扁平足站立时,足内缘不直,前足外展,距舟部突出,内踝内突增大,外踝尖接触跟骨。足跟变宽,跟底及跟腱外翻。下肢承重力线内移,足弓塌陷,全足着地。
X线检查见
❶初期除有跗舟状骨畸形外,无其他阳性发现。
❷痉挛期或强直期,若无距跟或跟舟骨桥者,正位片可见第一跖骨及第一楔骨向身体中线分离,表示横弓被破坏。侧位片距骨与跟骨重叠,距骨窦消失,或有唇样增生,表明有距骨下骨性关节病。
根据上述特点,对先天畸形型、遗传型和后天劳损型扁平足不难作出诊断。但应与外伤性扁平足和因神经系统疾患所引起的扁平足鉴别。前者多有明显的外伤史或骨折脱位,后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
扁平足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对发育期的儿童或少年应注意营养和休息,避免过久站立及过劳,以免发生扁平足。对有阳性家族史和有扁平足趋向者,应从幼年开始锻炼足部肌肉,并穿特制的矫形鞋。锻炼时应嘱病人足趾屈曲,足底外缘着地,练习行走,每次4~5分钟,每日2~3次。因先天性发育畸形,尤其是跗舟骨发育畸形而引起者,应矫正其发育畸形,并将胫后肌止向脚心内移。初发期的病例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必要时应嘱病人卧床休息,对足非强直者行走时穿矫形鞋,或鞋跟内侧楔形垫高,高度以使跟腱垂直为准。痉挛期的病例,经卧床休息,足部热浴或轻度按摩,腓骨长肌痉挛仍不能完全解除者及强直期症状明显影响行走及站立者,可用手法纠正畸形并用石膏固定,必要时应考虑作三关节融合术,矫正距骨内倾、跟骨外翻及足部外展、外翻畸形。

☚ 腘窝囊肿   𧿹外翻 ☛

扁平足

扁平足

扁平足即足弓塌陷,或称平足,是儿童中常见的姿势缺陷之一,它影响走路的能力和身体的姿势。足弓塌陷有两种,一种是横向的足弓塌陷,另一种则是纵向的塌陷,本条主要叙及后者。
足骨主要由松质骨构成,足弓如拱形建筑,可承担较大的重量; 足骨有许多关节,能藉以分散身体的重量于各点,具有良好的弹性及缓冲震动的作用。足弓这一弹性结构,可使人站立和行走时身体保持平稳,并保护足以上各关节及各内脏器官免受震动的冲击。足弓靠许多韧带、肌肉、肌腱、筋膜等组织的紧张联系维持,其中跖长韧带及跖侧深层的韧带起主要作用。而起自小腿近侧端,沿内外两侧移行于足的跖侧面,抵止于跖骨底及骰骨的一些肌肉,积极加强足弓,不使韧带拉长。
正常足弓具有良好的支撑功能,可使人体正常地从事各种劳动活动。足弓下塌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扁平足,不仅使下肢的支撑功能降低,还可使脊柱及全身的姿势发生改变,使整个运动支撑功能下降,甚至对身体总的功能状态也有一定影响。
扁平足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异常改变,当维持足弓肌肉的力量不适应所承担的重量,或不适应体重的增加时,则出现足弓下塌。不会站立的婴儿,其骨胳肌肉软而无力,足部脂肪丰满,因而多为扁平足,这在卫生学上无任何意义。会站立的婴儿,较长时间站栏,过早下地行走,可能是发生扁平足的原因。随年龄的增长,足弓逐渐形成,但足部肌肉发育薄弱的儿童由于长时间从事立位劳动,负重过大或过长时间的走路等,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扁平足。青春期,由于生长发育迅速,足部肌肉的力量有时不能适应体重的增加,可出现扁平足或使扁平足加重。如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增强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则可避免扁平足的发生。但过重的体育锻炼量也会产生扁平足。尚有一类扁平足是先天性的,或因某些疾病所引起。
儿童少年的扁平足,一般无不适感,仅在检查时被发现,多属轻度,如及时采取措施很易矫正。随年龄增长,有的足弓下塌程度加大而有不适感。临床上对既有扁平足体征,又有主观感觉不适的称平足症。平足症早期在舟骨结节处略有肿胀和压疼,跑跳和走路后,局部症状加重。严重时,每当站立或行走,足部疼痛即明显加剧,并伴有膝关节、腰部的不适及足和小腿水肿等。
扁平足的检查方法如下: 双足踩滑石粉后,踏上黑色平板,留下足迹。沿足迹内侧画一切线。空白区的宽度与足迹最窄区宽度之比: 正常足应为2:1左右,轻度扁平足约为1:1,中度扁平足约为1:2,重度扁平足的足弓则完全消失。这是最简易的检查方法。为收集与保存资料和进行观察动态,常用纸印法: 双足踏过浸以10%氯化高铁溶液的纱布棉花后,再踩在预先刷过10%鞣酸酒精(或10%亚铁氰化钾溶液)并已晾干的白纸上,踩时注意双脚不能左右晃动,踩后的纸上便显出蓝黑色足印。沿足印内缘画一切线(第一线),再自中趾中心到足跟正中画一连线(第二线),两线相交形成一角,再画出该角的等分线 (第三线)。这三条线将足印图划分成内侧部分、中间部分及外侧部分(图)。正常足弓内缘应在外侧部分,轻度(Ⅰ度)扁平足足弓内缘在中间部分,中度(Ⅱ度)者足弓内缘在内侧部分,重度(Ⅲ度)者足弓内缘超出内侧部分。假如足印从中间断开,则为高足弓,极为少见。

1.第一线 2.角的二等分线 3.第三趾中心
4.第二线 5.足迹内侧线 6.脚后跟中心
7.内侧部 8.中间部 9.外侧部

扁平足的分度


据国内几个不同地区的调查(1976~1979),学童中扁平足的发生率为10.3~19.4%。西德1976~1980年期间调查,足弓明显变形占受检学童的31.7%。一般女稍高于男,青春期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青春期开始后又见增加。
为预防扁平足,平时宜适当从事体育活动,尤其足尖活动,如弹跳运动、跳绳、跳远、跳橡皮筋、爬竿以及踮足尖的舞蹈等; 长时间站立劳动或长时间走路时,中间要适当休息; 避免负荷过重的劳动。扁平足矫正体操有一定作用,它包括用足尖、足外缘、足跟走路; 坐在椅子上用足跖滚动体操棒; 用两足抱球等动作。有症状者可每天进行按摩,并用热水洗脚。
☚ 脊柱弯曲异常   控制青少年吸烟 ☛
扁平足

扁平足platypodia

又称“平底足”。骨外科体征之一。 令病人足底沾少许滑石粉或水在干燥的平地上行走,观察其足印。如发现足印中份内侧椭圆形区域缩小或消失,再嘱病人赤足站立,两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约30o。检查者从其前面及后面进行检查,见足的外形扁平,足弓低平或消失,足心饱满或平坦,足跟外翻,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处明显隆起,则为扁平足。若同时伴有跟骨外翻和前足外展者,称为外翻扁平足,此时足关节可呈旋前畸形位。如扁平足畸形在足提起不负重时,畸形现象消失,则称为非强直性扁平足。本征常见于肌无力、下肢瘫痪、肌挛缩、足跟过短、膝外翻、胫内旋、足底韧带松弛及先天性扁平足等。

☚ 平足   平底足 ☛

扁平足biǎn píng zú

flatfoo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07:33